1.4.10

黑臉琵鷺

2010年4月1日
黑臉琵鷺湧港
數量升四成 全球第二多
【明報專訊】香港觀鳥會公布全球同步普查黑臉琵鷺結果,發現這種曾一度徘徊絕種邊緣的候鳥,已由20年前的不足300隻,上升至今年2346隻,創歷史新高。而由於周邊地區大興土木發展,黑臉琵鷺轉為湧至香港,使本港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的黑臉琵鷺冬季落腳點,甚至連推行魚塘保育計劃的塱原,也首次發現多達10隻黑臉琵鷺。

全球2346隻 歷史新高

「塱原錄得黑臉琵鷺是意外收穫,亦反映該處的生態有改善,吸引牠們前往覓食。」觀鳥會黑臉琵鷺全球普查統籌及水禽項目統籌余日東指出,過去亦曾在塱原錄得零星的黑臉琵鷺出沒,今年首次發現有10隻棲息,估計與政府撥款在塱原推行自然保育計劃有關。觀鳥會是其中一個受資助團體,與塱原漁民合作,提升魚塘保育價值,例如在冬天降低魚塘水位,露出魚獲,吸引雀鳥覓食。

塱原保育奏效 魚塘吸引覓食

政府建議將塱原劃作「綜合發展」地區,被指為發展開綠燈,但事實上,政府自2005年推行新自然保育計劃的「管理協議」,至今已投放逾1000萬元,資助環保團體保育這片淡水濕地。余日東預料,塱原的生態價值若得以提升,不排除會吸引更多雀鳥棲息。

2010年黑臉琵鷺全球普查共有逾100人參與,包括東南亞多個地區共77個地點,於1月8至10日期間同步調查,結果錄得2346隻黑臉琵鷺,較去年顯著上升15%。余日東認為,黑臉琵鷺仍屬瀕危物種,但結果顯示全球各地的保育工作奏效。

內地澳門興土木 改往香港

然而當中仍有隱憂。黑臉琵鷺近年集中在幾個地點過冬,包括台灣和香港,香港今年錄得462隻,較去年上升38%,是有紀錄以來新高,但其他地區如中國沿岸、澳門及越南,均錄得較大跌幅,由5%至27%不等。余日東指出,全球黑臉琵鷺約四分三集中在台灣、香港,若兩地環境出現變化,變得不適合牠們居住,其他地方又無處可去,便有可能危害該物種的存活。澳門過去4、5年,每年均錄得約50隻黑臉琵鷺,今年則較去年跌25%,只有39隻,估計與澳門近年大興土木有關,威脅蓮花大橋底的濕地生態。

調查亦發現,在港越冬的黑臉琵鷺成年、幼年各佔一半,反映本港的族群很健康,沒有「人口老化」問題,至於其他地區因數字不齊全,未能全面分析全球黑臉琵鷺的年齡分佈。


衛星追蹤器 揭遷移路線
【明報專訊】觀鳥發燒友對黑臉琵鷺的腳環應不會陌生,透過望遠鏡細心檢視,更可發現刻在腳環的編號,辨認雀鳥來自何處,別有一番樂趣。調查員今年1月在塱原發現的10隻黑臉琵鷺之中,便有一隻雙腳均戴有腳環,上面刻有 K81,表示該鳥來自南韓。

腳環編號可辨認來處

除了腳環,港、台學者聯同日本研究員,於1997年冬季,首次在香港和台灣為黑臉琵鷺戴上衛星追蹤器,發現牠們從台灣遷徙至中國浙江。研究員於98 年再分別於台灣和香港為多隻黑臉琵鷺戴上追蹤器,記錄到牠們分別從台灣及香港出發,在福建會合,然後一同向北飛,經浙江、江蘇沿海,抵達朝鮮半島西面非軍事區的小島上,首次揭開黑臉琵鷺遷移路線的神秘面紗。

觀鳥會水禽項目統籌余日東說,全球約有100隻黑臉琵鷺戴有腳環,全球首隻戴上腳環的「黑臉琵鷺1號」曾於2007年訪港越冬,證明該種雀鳥至少可以活到12歲。今年訪港的462隻黑臉琵鷺中,未再見牠的蹤影,余日東估計「黑臉琵鷺1號」可能已死亡,或腳環已斷裂掉落。


香港今年錄得462隻黑臉琵鷺,較去年上升38%,是香港有史以來的新高。圖中部分黑臉琵鷺頭後方長有淡黃繁殖羽,顯示已成年;圖中下排左起第4隻是白琵鷺(白嘴),喜歡與黑臉琵鷺混在一起。



調查人員首度發現有10隻黑臉琵鷺在塱原的魚塘覓食,其中一隻戴有腳環,左腳戴覑的紅色腳環刻有K81字樣,顯示該隻黑臉琵鷺來自南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