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11

小王子

2011年5月30日
★尖銳山峰——像極《小王子》尖山
《小王子》最動人之處,除了他澄明的心,如詩的字句,還有作者聖埃修伯利(Antoine St-Exupry)的親筆插畫——它們很可能跟巴塔哥尼亞有關。他曾擔任阿根廷空郵的總監,飛越巴塔哥尼亞天空。有說故事開首那幅蛇吞大象的畫,就是巴塔哥尼亞Isla de los Pjaros的形狀;他住的B612行星那一個個火山,很可能是他飛往智利Punta Arenas途中所見;小王子獨自站在山頂上的一幅畫,更無疑是Fitz Roy Range。山脈其中一個山峰,最後也以這個浪漫的飛行家命名。【明報】
小王子佇立的高山,非常像Fitz Roy Range尖尖的山峰。

這些洞是啄木鳥的傑作:靜靜靠近,就能聽見牠們「篤、篤」的啄木聲。

30.5.11

food pyramid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食物金字塔將變餐碟圖
【明報】沿用20年的「食物金字塔」將成為歷史!鑑於金字塔的內容複雜難明又籠統,美國政府周四起將推出全新的碟形圖案,把碟子明確分成五穀、蔬菜、水果及蛋白質4大基本類別,讓公眾一看就知均衡飲食中,蔬果應佔每餐至少一半分量,盼改善美國人的不良飲食習慣。

專家批「金字塔」分類混亂
「食物金字塔」早於1992年推出,一直被印在各款穀物或冷藏食物的包裝上,但圖案卻日益簡化,近年令人看了也不明所以。營養學家更批評金字塔分類混亂,例如底層的五穀類,沒點明全穀物麵包比白麵包健康,而奶類肉類那層,卻把魚肉與不太健康的煙肉放在一起, 未能教導公眾如何選擇健康食物。

哈佛大學的營養專家威利特(Walter Willett)還未看過新圖案,但對它投信任一票,因任何設計也「很難比現時的金字塔差,它根本不能傳遞有用信息」。

針對癡肥 美花千萬設計
奧巴馬政府上台以來加強對付癡肥問題,第一夫人米歇爾更常宣傳健康飲食信息。美國當局今次用上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設計及研究新標誌,但圖案至今仍然保密。消息人士稱,它看來像餐碟,以4種顏色分別代表示水果、蔬菜、五穀和蛋白質,其中半碟是蔬果,突顯每餐要有一半蔬果的健康信息。碟旁有個小小的圓圈代表奶製品,建議公眾選擇低脂奶或乳酪。美國農業部營養專家波斯特(Robert Post)說:「我們需要喚起消費者注意。新標誌是要喚起公眾注意選擇健康食物。」
(New York Times)

詳細新飲食指引可瀏覽http://ChooseMyPlate.gov網站。

星空作品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留住美麗星夜
【明報】為讓都市人重新「發現」久違的星光、體會光害之烈,美國天文教育項目「夜間世界」(The World at Night)舉辦了第二屆國際地球與天空攝影比賽,為世人發掘出十幅叫人讚嘆的星空作品。評審小組表示,「倘若我們認為滿天繁星的黑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我們活生生的世界遺產,那我們就會像對其他自然物事般力去保護它」。以下為部分獲獎作品。
美麗夜空組冠軍:《北極光》(Aurora Borealis)——在閃爍星河烘托下拱掛於冰島最大冰河湖Jokulsarlon上的一道奪目碧綠極光,呈現詭異而謐靜的世界。
美麗夜空組殿軍:《長城之夜》——古老的長城縱已歷過不少風霜,但與銀河相比,仍顯得很渺小。
反光害組冠軍:《阿爾卑斯山之夜》(Alps at Night)——以阿爾卑斯山谷的自然漆黑夜空,映襯奧地利特勞恩湖(Lake Traunsee)旁山鎮(見圖左下方)人為光害的嚴重。

美麗夜空組第五名:《異形湖泊上的星軌》(Startrails Above an Alien Lake)——美國加州莫諾湖(Mono Lake)畔石灰岩柱上空,漫天星斗恍如圍繞北天極(north celestial pole)旋轉,畫面壯觀。

死魚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菲律賓火山活動加劇 遍湖死魚
【明報】菲律賓南部的塔阿爾火山自4月起出現頻繁活動,外圍的塔阿爾湖受影響,湖水溫度突變,造成約752公噸魚類死亡,死魚遍佈整個湖面。圖為當地人員昨日忙於收拾魚屍。

米埔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網上遊米埔 大自然配樂
【明報】足不出戶也可以到米埔?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推出「米埔網上遊」,市民在家中也能觀賞成千上萬雀鳥於米埔飛翔的情,並可透過高清短片,近距離欣賞米埔「明星」黑臉琵鷺等及大自然天籟配音,亦能不受季節或地點所限,欣賞雀鳥覓食、繁殖的動態。

「米埔網上遊」分8個主題,包括體驗米埔、野生世界、黑臉琵鷺、泥灘、淡水生境、教育中心、鳥類繁殖及基圍,高清短片展示了米埔的雀鳥、昆蟲、爬行類及哺乳動物等,配以各種鳥鳴蟲叫的大自然交響樂。

可看雀鳥繁殖 「親訪未必看到」
基金會香港分會米埔中心經理鄭定基表示,每年約有3萬名遊客到訪米埔,以10月至4月候鳥來港季節屬高峰期。他稱現時內地客數目也有增加,「但我們不想整條路也是人」,因此每日的參觀活動也有限定數目。現時若要參加日間參觀活動,要等約兩星期;晚上活動則要排隊約兩個月。基金會米埔保護區主任梁嘉善表示,網上遊的片段,「親身來也未必看到,例如一些季節活動、雀鳥繁殖或者是從高空看基圍」。

除了網上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亦舉辦多種不同行程,例如基圍濕地時光之旅,還有新推出的午夜歷奇等,讓市民可體驗收基圍蝦的過程、參觀基圍博物館、夜探米埔觀察群鳥在黃昏返回棲息地的景觀、探索螢火蟲、體驗昔日漁民的生活及使用他們的工具應付日常生活等。

詳情可瀏覽http://wwf.org.hk/virtualmaipo,或到http://online.wwf.org.hk/booking或致電2471 3480查詢公眾參觀活動。
米埔網上遊輯錄了不少雀鳥相片,有的情景是親自到米埔參觀也未必看到,例如圖中群鳥齊飛的景象。

米埔的基圍仍以傳統方式養蝦,市民可參加基圍濕地時光之旅,參觀基圍博物館及參與收基圍蝦等。

28.5.11

昆蟲館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西貢昆蟲館翻新開放 【明報專訊】本港昆蟲種類豐富,單是蝴蝶品種已約200種。位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的昆蟲館,經過約半年翻新工程後重新開放,日後市民可於佔地150平方米的昆蟲館內,觀賞約40種昆蟲標本和水生及陸生昆蟲,亦可透過展板、互動遊戲、顯微鏡等,探索奇妙的昆蟲世界。
香港昆蟲紀錄中,單是蝴蝶已有約240種,蜻蜓逾110種,其中3款包括賽芳閩春蜓、伊中偽蜻及香港纖春蜓,更是香港獨有品種。眾多飛蛾中,則以巨大的烏桕大蠶蛾尤其突出,烏桕大蠶蛾展翅時,翅展寬達30厘米。日後市民可在昆蟲館探訪這些奇妙的昆蟲。
佔地150米的昆蟲館分為10區,內有約40種昆蟲標本和水生及陸生昆蟲,包括蜻蜓、蝴蝶、螢火蟲和龍蝨等,訪客更可用顯微鏡觀察昆蟲的複眼、翅膀、口器和腹部等獨特的身體結構。館內亦設影片、互動遊戲等,助訪客了解各類昆蟲的行為習性、防禦獵食者的策略和求偶方法等。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的入場費用全免,昆蟲館於上午9時半至下午4時半開放,逢周二休息。

截斑脈蜻屬於細小的蜻蜓類,多藏身於蘆葦叢等水生植物之間。


星斑梳龜甲屬鞘翅目昆蟲,殼沿呈透明。

27.5.11

戰勝乳癌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霍建寧許諾剃頭伴妻戰勝乳癌
【明報專訊】「你這個『大笑姑婆』,怎會患(癌)病的?」香港乳癌基金會新任主席霍何綺華2003年中發現患上0至1期的初期乳癌後,朋友都是這個反應。剛得知患病,她的情緒最低落,手術後選擇接受4次為期3個月的化療療程,但丈夫即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給她貼心支持,渡過難關,「霍先生第一句說的話(就是)﹕我陪足你行3個月,我一定你身邊」。

妻化療期間3月沒離港
霍建寧說到做到。「他那3個月沒有離開香港,所有人都是從外國飛到香港開會的。」除了丈夫,兩名在海外念大學的女兒也回港,連同年紀較小的兩名子女,一家六口與朋友約10人,每次都是「成隊兵咁」陪她到診所兩小時,邊化療,邊聊天。

化療掉頭髮的副作用,霍何綺華心裏有數,她早已找了一個以真髮編成的假髮,看起來較自然,但這個2萬元的假髮最後用不上。「當時我很幸運,化療沒有令我掉光頭髮,毋須戴假髮。那時候霍先生好有趣,說﹕『如果你真的掉光了頭髮,我剃光頭相陪!』」

患癌時,霍何綺華還未到50歲。「未到50歲也叫『後生』,我也算是年輕的患者。」事實上,本港乳癌患者確是以40多、接近50歲的婦女佔多。

霍何綺華:勿浪費時間問點解
大學時代,她是曲棍球隊的守門人,向來做gym又吃素,不喝咖啡或茶,只喝清水,所以不曾想過自己會患癌。可是她也明白,很多事情沒法解釋,包括患癌,故性格爽朗的她決定「不要浪費時間問『點解』」,而是積極預備即將開展的治療。

照料自己 安撫子女
化療開始前,她想聽一聽過來人的心得,遂透過老朋友也是日後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兼外科專科醫生張淑儀,聯絡上乳癌康復者蔡梁婉薇。「看見蔡太時,(心想)她不像患過病啊!……當你徬徨而旁人又手足無措,有個(這樣的)人在你眼前,令你感到很安心。所有醫學上不能回答的問題,她都可以給我答案……如晚上睡覺怎樣不會涼、怎樣找假髮、找哪一個中醫……」這成為了乳癌基金會現在病友支援服務的雛型。

患者照料自己的同時,往往也要關顧家人的心理需要。「自己患病不辛苦,照顧病人的家人才是,他們憂心又未必跟我說。」霍何綺華知道,當時較年幼的兒子及女兒少不免曾聽聞同學的媽媽患此病甚至離世,因此也會擔心她,經常用「眼尾」留意她,於是她發揮「家中CEO」的角色,穩住子女的心,不時跟他們說﹕「不用擔心媽咪,這是curable(可治癒)的。」

事隔8年,霍何綺華仍然感謝家人的關愛,形容「那是我最大的支柱」,因此她更加重視健康﹕「如果你很愛惜你的家人,自己的健康便是給他們最大的禮物,因為你不想看見他們為你擔心,為你憂慮。」

應否定期乳癌普查 政府小組乳癌會取態不同

【明報專訊】民間組織香港乳癌基金會提倡婦女定期接受乳癌普查,但政府專家小組去年底發布的最新建議則不建議,不過對乳癌高危婦女則另作別論(見附表)。

乳癌普查項目一般包括3項﹕自我檢查(觸摸及觀察乳房有否變化)、由醫護人員觸檢,以及利用乳房X光造影作檢查。研究乳癌普查的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左倩儀指出,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應了解其好處、局限及風險。

學者:觸檢未必找出深層腫瘤

左倩儀解釋,自我檢查及由醫護人員觸檢均無副作用。自我檢查每月進行,還可以增加婦女對乳癌預防的意識,連帶注重飲食及運動等預防乳癌方法,但婦女宜熟悉方法,並要明白部分體積較小或在較深層的腫瘤未必能觸摸出來。

醫護人員觸檢方面,檢查效果可能較佳,但也會出現前述方法的局限,即部分腫瘤難被發現;而且這類檢查一般是兩至三年一次,腫瘤也可能在檢查之後才出現,因而未能被醫護人員「捕捉」出來。

至於定期乳房X光造影檢查,左倩儀指出,外國研究證實能有效減低乳癌死亡率,但暫時未有大型研究指應用在華人身上也有相同效果。

左倩儀說,乳房X光造影較觸檢能發現更細小的腫瘤,但有輻射,每隔兩至三年接受一次對身體累積的影響有多大並不清楚。衛生署發言人表示,任何婦女若考慮接受此檢查,必須向醫生徵詢詳細資料。香港乳癌基金會發言人指出,就算乳房X光造影初步發現的可疑個案最終證實並非患上乳癌(即「假陽性」),也可從中找到如良性腫瘤等毛病。

政府專家小組去年的最新建議,則指並沒有足夠本地證據「支持或反對」在一般婦女身上應用乳房X光造影作普查,比2004年「不建議」的態度稍寬。

23.5.11

菜頭菜尾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菜頭菜尾 種得唔好嘥
【明報】早前有環保團體鼓吹減少廚餘辦了個烹飪比賽,將本來要丟進垃圾桶的菜頭菜尾拿來做菜,好像蘿蔔頭、菜頭、葱頭等,同樣具豐富營養,經大廚巧妙炮製,依樣滋味無窮,絕對是「食得唔好嘥」。菜頭菜尾食得之餘,還有另一種妙法環保再用,就是加以栽培變成小盆栽。不但菜頭菜尾,水果的核、發了芽的薯仔,亦可栽培。耕作達人教大家「種得唔好嘥」菜頭菜尾栽培妙法,物盡其用,迎合環保新潮。
食水果吐出來的果核可以當種子,本是尋常知識,記得上小學自然課時亦曾試過做實驗,後來卻沒有發芽。聽人說過是因為水果由外地運來多要冷藏保存,果核會被「雪死」不能發芽。况且現在很多水果品種都被「改造」過,是「無核」的,所以當佩貞理所當然提出將這天我們吃完碌柚吐出來的核拿去種,其實頗感意外﹕「真的種到嗎?」
另外,一直對種果樹亦抱有疑慮,當果樹長得太大,家居哪來地方容納?不過這天來到佩貞的工作室,窗台放滿的的骰骰一盆盆各具姿態的小植物,逐一細問品種,原來是火龍果、碌柚、檸檬、羅望果……統統是長不大的幼苗。種植最讓人期待的事本來是看着植物快高長大結出花果,不過栽種迷你樹苗概念則要倒轉,令幼苗永遠長不大,才是趣味所在。「要植物長不大也很簡單,想想平常如何催谷植物生長,只要將方法反過來就得。」
經佩貞簡單一說,果然「叮」一聲,來看看幾個基本﹕
◆盆子
選比較細小的盆子,根部生長和吸收營養的空間自然受限制,成長較慢。除了花盆,亦可考慮運用一些果醬瓶、木盒、膠樽之類,廢物利用。如果擔心容器底部密封,影響排水,只要淋水時注意不要過量就成。
◆肥料
不宜施加太多和太強力的肥料,間中以洗米水灌溉,大概一個月一次。
◆日照
任何植物光合作用都需要日照,才會健康,即使不想植物長得太快,適量日照是必須的。植物的適應力比我們想像中強,家居不一定有陽台或天台,將盆栽放到光管燈下,或者窗邊,一樣得。
◆淋水
不是太乾燥的日子,隔天繞着盆子噴灑數圈已經足夠。不用擔心水噴濕葉子,只要室內通風讓葉子風乾便不會有問題。另外,亦可在泥面鋪上麥飯石或炭,作用是保持盆面乾爽,封鎖吸引「蚊滋仔」的濕泥氣味,既防蚊滋兼有裝飾作用。
◆果核的處理
果核因為外層有一重膜包裹保護,如果直接埋進泥土,有可能較難發芽。可先將果核浸泡數天,讓硬膜軟化、果核內的果膠釋放,就會較易發芽。氣溫和濕度亦對發芽有影響,太冷和乾燥天氣都會延緩發芽時間。
猜猜我是誰?
水果大家吃得多,果樹亦可能見過;若單看這些小幼苗,能辨出是哪種水果嗎?
火龍果
火龍果的核就是遍佈果肉上點點的「黑芝麻」,吃下這些核有通便潤腸功效。將黐住皮殼的果肉刮少少連核帶肉直接放在泥上,再在上面蓋一重薄薄的泥,適量澆水便會發芽。
碌柚
碌柚樹苗可能最易認出,因為很多家庭,新年前總會買碌柚葉來冲涼,看見碌柚苗,自然有點似曾相識。將果核浸泡處理,然後埋入泥內半厘米左右,定時澆水,天氣溫暖濕潤的春夏季節,大概兩三星期便會發芽。
檸檬
種植方法跟碌柚類同,果核需先浸泡幾天。檸檬葉兼可用作香料,用手輕輕擦拭葉面,也會散發檸檬清香。
羅望果
這種果大家可能比較少見,但在一些泰式雜貨店便一定見到。外形非常獨特,泰國人有個暱稱叫「狗大便」,外形彎彎長長,外殼乾脆,果肉有點像龍眼乾,甜甜黏黏,兼帶點酸,是泰式調味常用的香料。它的苗非常漂亮,小葉串並排層疊,甚具美感。
甘筍
原株甘筍其實連住葉莖,食用時一般都會去除丟掉,其實連着葉莖的甘筍頭亦可加以栽培,將之浸泡水裏,慢慢會長出根,之後繼續以水種形式栽種,或放進泥內種植均可。甘筍葉子青葱茂密,外形優雅。

火龍果


碌柚


檸檬


羅望果


甘筍



有機食材不求人
工具.材料
◆小型耙、鏟
◆剪刀或小刀
◆泥
◆飾石
薯仔
薯仔放久了,或者放進雪櫃冷藏取出後不即時食用,便容易長出芽,發芽薯仔會分泌毒素,不能食用,卻可加以培植。
步驟﹕
(圖1)1.準備一個較深的盆,
或者用尼龍袋亦可
(圖2)2.放入約20cm泥進尼龍袋
(圖3)3.將薯仔按發芽位置細分成小塊
(圖4)4.置於通爽處,待切割面風乾,便可放在泥上,芽向上,再鋪上兩倍,即約20cm的泥量
5.適量澆水,幾天後芽就會長高,露出泥面
6.當芽長高至露出泥面約20cm後,便要修剪,只留2至3株強壯的,集中養分培植薯仔。可用洗米水、奶水、碎雞蛋殼當肥料每星期施加在泥面上
(圖5)7.約個多月,芽株開花凋謝後,就可翻開泥土找薯仔了
適合季節﹕
夏天不適合種薯仔,太熱和潮濕,薯仔入泥後較易腐爛,種不成,要待秋涼才可種。

葱頭一般都會切除丟掉,其實可加以培植成新株葱苗。
步驟﹕
(圖6)1.將連住葱頭的根稍為修剪
(圖7)2.插入泥內便成
(圖8)3.約一星期葱頭上便會長出幼芽,三四星期便有收成
適合季節﹕
冬天可種紅葱,夏天適合種白葱。


小型耙、鏟


剪刀或小刀





飾石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22.5.11

地震前夕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日地震前夕 大氣層突升溫
【明報】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新研究顯示,在日本3‧11地震發生前數天,相關斷層帶上空的熱量明顯增加,同時大氣層上層的電離層(ionosphere)電子含量顯著增加,並在地震發生前3天達至頂點。科學家希望相關發現能在未來幫助預測地震。

科學家相信,在地震前數天,地殼斷層的壓力令地球釋出大量放射性氣體氡氣(radon gas),令空氣分子離子化而獲得電荷。由於水帶有極性,會受帶電荷的空氣離子吸引,空氣中的水分子會聚集凝結成水珠,凝結過程會釋出熱能。科學家指在地震發生前3天,這些熱能以紅外線輻射的形式,被人造衛星觀察及記錄下來。

7.5.11

樹熊

2011-04-15
澳洲將兩雄六雌共八隻樹熊 贈送予香港海洋公園,當中4隻會在2014年移居香港,另外4隻會在2015年到港。
海洋公園 2012年底會把現有的哈哈夢工場(本用作特備節目活動地點),改建成為面積達 5,000平方呎的樹熊館,預計 2014年開放。館內溫度維持在攝氏 22至 23度,相對濕度 60%,確保適合樹熊居住;遊客可在館內的天橋,隔三至四米觀賞兩旁的樹熊;場館亦會介紹樹熊知識、澳洲文化、當地土著及樹熊的趣聞軼事;但公園不設親手抱樹熊的活動。 該園在廣州設立了面積達 1.3公頃的種植園,種植 8,000棵尤加利樹,每日運送尤加利葉到港,確保樹熊有足夠食物,當中5600棵會在3年內成熟; 海洋公園高峯樂園亦會種植 250棵尤加利樹作為樹熊的後備食糧。
海洋公園明年會派三名護理員,到澳洲接受六至九個月的培訓,學習樹熊護理及飼養知識。

5.5.11

environment

Mark Avery hits out at politicians and farmers as he flies RSPB nest

The corn bunting is one such farmland animal that whose numbers have suffered in recent years.

flowers

Bluebells

3.5.11

earth

Satellite eye on Earth: April 2011 – in pictures
Sunglint in the Indian Ocean, ice floes in the Arctic and Saharan dust storms were among the images captured by European Space Agency and Nasa satellites last month
n February 2011, the midwest states of America were warned to prepare for a difficult spring with major floods. Those predictions are being fulfilled in North Dakota and Minnesota, as melting snow and spring rains have raised rivers to and above their banks. These natural-colour images of snow cover and melting in the area around Fargo, North Dakota, and Moorhead, Minnesota, were taken a few days before the river approached major flood 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