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10

獼猴

2010年10月29日
轉基因熒光獼猴
【明報專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成功培育出中國首例轉基因獼猴,標誌覑中國在非人靈長類轉基因動物研究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準。轉基因獼猴(左)和普通獼猴外觀上沒有什揦區別(上圖);但在特殊光源下,轉基因獼猴(左)通體呈現綠色,這是因為它體內的綠色熒光蛋白所致(下圖)。

28.10.10

候鳥抵港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首批候鳥抵港過冬
今起至周末最低17℃
【明報專訊】近日天氣轉涼,天文台昨早錄得入秋以來的最低氣溫18.2℃,今日起至周末最低氣溫降至17℃。同一時間,一群「訪客」已悄悄到港,首批來港過冬的候鳥包括鸕鶿、黑臉琵鷺等,鸕鶿由原本來只得4至5隻,在轉涼後增至約100隻。

香港觀鳥會水鳥普查項目統籌余日東表示,第一批來港過冬的鸕鶿、黑臉琵鷺、野鴨等在過去一星期來港,而且「陸續有來」,他指出,黑臉琵鷺一般都是10月中來港,早前有人已看見10多隻在港出現。

冷鋒「推」候鳥來港
原來對於港人的「凍」,與候鳥所感覺的「凍」並不一樣,候鳥只要在香港找到豐富的食物,便會繼續來港。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米埔自然保護區主任梁嘉善表示,冷鋒自北南來,會把候鳥「推」來港。她指出,一兩星期前本港天氣曾轉涼,即有候鳥到訪,根據觀察所得,鸕鶿由原本只得4至5隻,轉涼後突增多至約100隻,野鴨亦增加逾百隻。

梁嘉善形容,這些候鳥「遲早都會到香港」,冷鋒像是向牠們發出「遷徙」的信號,提醒牠們要出發過冬,而10多度的氣溫對野鳥來說並不寒冷,「香港的冬天對候鳥鈬講係唔凍」,后海灣泥灘有豐富食物給牠們覓食,只要有足夠食物,這些候鳥便會留港。

關注氣候變化港人增加
另外,思匯政策研究所今年7月委託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以電話訪問約1000名港人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看法。結果顯示,有六至七成受訪者認為氣候變化比恐襲、兩岸戰爭及全球金融危機更具威脅。就港人「十分關注」的環保問題,「氣候變化」由2001年排行第十一位,在今次調查中躍升至第二位,僅次於「食水污染」;而逾八成受訪者願意現在付錢提升能源效益、節能和研發科技,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優先處理氣候變化。

27.10.10

X-rays

X-ray machines – a 20th century icon (video)
Few discoveries can have brought such far-reaching benefits for humanity as X-rays. Katie Maggs of the Science Museum in London talks to Liz Parvi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about their accidental discovery, and why the X-ray machine was such a worthy winner of the museum's 20th Century Icons public vote

bears near the arctic circle

Russian bears treat graveyards as 'giant refrigerators'
A shortage of bears' traditional food near the Arctic Circle has forced the animals to eat human corpses...

Bears are reported to be raiding graveyards in search of food in Russia's Arctic Circle republic of Komi.

25.10.10

秘魯神秘納斯卡線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張圭陽(12之4)
秘魯飛天窺外星人標記
高原沙漠世遺 神秘納斯卡線
【明報專訊】去旅遊多了,景點往往模糊起來,分不清哪裏是哪裏。秘魯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不止因為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一旦與納斯卡線接觸,那些奇奇怪怪的線條、圖案、形象,種種的傳說,立刻印在腦海中,鮮明而永不磨滅。

看納斯卡線全貌,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坐小型飛機從高處下望。旅遊書說應選擇清晨時間,當地的航空旅遊公司卻說,這個時間煙霞多,看不清楚,於是延至早上10時才起飛。我們乘坐的是美國塞斯納飛機公司的C207機型,中國東北瀋陽製造,可以坐五名乘客。一家三口,再加一對外籍夫婦,就把小飛機的機艙擠得滿滿的。

圓圓小洞體現古人智慧
小飛機升空不久,就在一片乾旱的大地上飛行,這片高原沙漠在秘魯首都利馬以南400公里。飛機飛過幾個山谷村落,竟然有翠綠的農作物,小飛機一個側翻,我們就看見村落外排覑一個一個深深圓圓的小洞,正要驚叫Nazca Lines的美麗,副機師已經開腔﹕這不是Nazca Lines,這是古代傳下來的灌溉系統工程,可以把地下水有效引至灌溉區。

限飛行時間高度防撞機
為了避免撞機意外,在納斯卡線分佈的450平方公里的高山區域內,飛機分開三個高度飛行,飛機與飛機之間還要分隔五分鐘的飛行時間。三個高度是﹕104米、256米及408米。我們就在這三個高度拍攝「外星人」的傑作。

平日在旅遊雜誌上看得很清楚的圖案,在顛簸的小機艙內俯身向下去鑑別,也不容易;加上要專注拍照,不多久就有暈浪的感覺,坐在右後側的男乘客,起飛時還是興致勃勃,很快就沒有聲音了。早上10時許的陽光很猛烈,大地有一層霞氣,本來是灰色的大地也就更灰色了。幸好上機前已有Nazca Lines及Palpa Lines圖案的分佈位置圖,就按圖索驥了。說不容易看是因為在這一片納斯卡與朱馬納高原上,直紋、橫紋、斜紋到處都是,只要你有一定的想像力,這一區又何止370個動植物圖案!

■張圭陽profile
資深新聞從業員張圭陽博士,身兼記者、學者與傳媒顧問數職。他熱愛旅遊,鍾情寫作,笑言旅遊的最大樂趣﹕「是與所愛的人一起感受世界。」寫旅遊稿的最大樂趣﹕「是讓陌生人感受到我對世界的感恩之情。」

守護天使﹕學者荒野尋圖50年
【明報專訊】納斯卡線的形成是把被太陽曬黑了的石頭,從表面移去兩旁,暴露出下面淺色的土壤,遠看就構成很清晰的線條。納斯卡線的圖案由幾十米以至數百米,個別的直線延伸至數公里,一般在地面上不易察覺。1939年美國科學家保羅科索克Paul Kosok飛過這片高原沙漠,赫然發現了這些既龐大又工整的圖案,開始有系統地研究,並請德國學者瑪麗亞雷奇Maria Reiche協助。瑪麗亞雷奇像覑了魔一樣把50年的光陰,放在納斯卡線的研究上,在當時很艱苦的環境下,堅持一個人在荒野上找尋圖案。瑪麗亞雷奇 1998年病逝,被當地人稱為納斯卡線的「守護天使」,連機場稅收據也印有瑪麗亞雷奇的肖像。

■難解謎團
圖案含意 眾說紛紜
德國學者瑪麗亞雷奇(Maria Reiche)﹕
公元前700年帕拉卡斯Paracas文明與公元100年納斯卡兩大文明時期的創作,那些線條是用複雜的數學計算法和長繩子繪製而成的天文曆法,計算日月星宿的出沒方向。

天文學家霍金斯(Gerald Hawkins)﹕
用1960年代破解英格蘭巨石陣Stonehenge之謎的電腦程式,計算Nazca Lines的圖案與天體星球的移動是否一致,結論是推翻了瑪麗亞雷奇的立論。

其他說法﹕
.圖案是指示何時蒐集地下水的方位
.引導遠處虔誠教徒來高原參加豐收祭祀儀式的通道
.日後外星人登陸地球的跑道位置,個別圖案與機場、停機坪相似

■話你知
三個時期線條交錯
考古學家發現,納斯卡人繪畫的圖案可分為三個階段﹕前期,多繪畫漩渦形線條;中期,開始在高原沙漠上繪出猴子、狗、樹等實物圖案;後期,繪畫面積甚大的幾何方塊,以作祭祀的地方。圖案和線條並不是齊整的鋪在地上,而是一個圖案交錯重疊在另一個或幾個其他時期的圖案,各個時期的圖案錯綜複雜的向旅客呈現一個文明的偉大成就。

秘魯南部海岸帕拉卡斯文明(2700年前),北部海岸Moche文明(2000年前)與Chimu文明(1300年前),在陶器上也出現相同的蜘蛛及猴子圖案,因此也有推斷是秘魯沿岸原居民尋找水源的一些陸上標記,或是崇拜山神的圖案。(Chimu文明的首都昌昌古城在特魯希略Trujillo市區外5公里處,一天團可兼遊太陽神廟和月亮神廟。)

旅遊錦囊﹕
【明報專訊】簽證﹕特區護照或BNO毋須簽證;若選擇經由美國城市轉機,即使不作逗留,也須持有效美國簽證
匯率﹕1美元約兌2.8新索爾 (秘魯貨幣)
機票﹕香港沒有直航班機往秘魯首都利馬,需經由歐洲或美國城市前往,香港經阿姆斯特丹轉飛約需13小時,來回機票約為17,000港元

國內交通﹕
.秘魯旅遊巴士的公司及班次選擇甚多,但納斯卡終年旅客不絕,尤以來往納斯卡和普諾的班次最搶手
.旅遊巴士沿泛美公路到達納斯卡﹕利馬8小時;南部大城市阿雷基帕(Arequipa)12小時;普諾(Puno)15小時
.巴士公司Cruz del Sur,價錢是一般巴士的5、6倍,但舒適、服務好(有侍應),還有兩個配備手槍的司機。為防劫匪混入,上車前拍下每個乘客相貌存檔

■報團貼士
未出發 先「補習」圖案
.旅行社集中在利馬大街,宜多走幾間議價,價錢包括住宿往返機場的接送,但不包括機場稅(20 新索爾,約55.5港元)

.觀看納斯卡線有3種選擇﹕
12組圖案(30分鐘,約60美元,約468港元)
12組圖案+帕爾帕線3組圖案(45分鐘,約90美元,約702港元)
12組圖案+帕爾帕線12組圖案 (60分鐘,約120美元,約936港元)

.沙漠地區日照耀眼,宜參加清早出發的團,在太陽高掛之前才可以看得清楚
.觀看納斯卡線的小型飛機可載5名乘客,每人都有窗口位觀看風光。由於飛機不斷在半空盤旋,左右斜飛,十分顛簸,易暈浪者上機前不宜吃早餐
.不論哪組圖案都會跟很多闊窄橫直圓曲的線條交錯,加上飛機顛簸,很難看清,出發前宜看熟資料,免卻又要找圖樣又要拍照,結果什麼都做不好的情

■計劃行程
看天文館游水
.納斯卡最少要逗留2天,到達當天即報翌日的「納斯卡線」團,然後到城中走走,傍晚去Nazca Lines Hotel的天文館,「補習」納斯卡線資料(20 新索爾,約55.5港元);第二天早上跟團觀看納斯卡線,回來後可參觀瑪麗亞雷奇博物館Maria Reiche Museum(6美元,約47港元),下午到Nazca Lines Hotel游泳(5美元,約39港元)或去瞭望台Mirador近距離欣賞納斯卡線,晚飯後乘旅遊巴,睡一覺便可以到達下一站

.帕爾帕線Palpa Lines是近期開發的圖案,比Nazca Lines更豐富,有外星人及帕拉卡斯Paracas一家人圖案看。

.住宿方面,沿利馬大街,酒店及旅舍的選擇很多,價錢不一;離市中心稍遠的小街有背包客旅舍,價錢較便宜,每人每晚約15美元(約117港元)

從小型飛機上向下望,一個個「陀螺」原來是納斯卡附近村落的引水道Acueducts,把地下水引到農地,又不至被蒸發掉。

納斯卡線部分動物圖案﹕猴子

巨鷹

蜘蛛

昌昌古城內的殘垣,許多圖案與納斯卡圖案相似。

秘魯無毛狗,體溫極高,據說把幼狗放在膝蓋上可紓緩風濕。

瑪麗亞雷奇1998年病逝,被當地人稱為納斯卡線的「守護天使」,連機場稅收據也印有瑪麗亞雷奇的肖像。


帕爾帕線Palpa Lines是近期開發的圖案,比Nazca Lines更豐富,有外星人及帕拉卡斯Paracas一家人圖案看。

24.10.10

月球土壤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NASA數據﹕月球多元素「如寶庫」
【明報專訊】美國專家發現,月球土壤成分比原先所想的多。單是分析美國太空總署(NASA)宇航器去年撞擊月球隕石坑所激起的泥塵沙石,便找到數百公斤冰、銀、水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以及其他「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學物質,儼如一個「元素寶庫」。

太空總署去年10月進行了一次大膽實驗,藉燃料用盡的「半人馬」(Centaur)火箭,高速衝落月球永無光照的南極隕石坑Cabeus,造成一個寬約30米,相當於四分一個足球場大的洞,撞激起4000至6000公斤沙礫、氣體,再利用在軌道運行的「勘察月球隕石坑及感測衛星」(LCROSS)太空船,取樣分析月球土壤成分。

整個月球料有38億公升水

令人驚訝的是,那股泥塵中約有五分之一屬不同的元素和揮發性化合物,包括155公斤冰,餘下是玄武岩等基本的月球岩石。

美國專家在最新一期《科學》上發表深入研究報告,指出從月球發現了41加侖冰和水氣,是原先推測的近兩倍,另外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鈉、汞、銀、氫、甲烷等資源。星體地質學家舒爾茲(Peter Schultz)說﹕「這地方儼如元素寶藏,它們都置於這恆久幽暗的深坑裏」。科學家相信,月球上不少化學元素和合成物,是掠過的彗星、隕石、小行星等帶來,因兩極坑深又長年無太陽光照的溫暖,故能保存下來。

專家指出,美國從前的探月任務已發現過含銀、金的舻象,今次發現顯示銀原子也在兩極存在,不過粒子偏細,甚難開採,反而水銀含量則意外地多,其毒性或對人類開發構成挑戰。

「燒土取氫」可製火箭燃料

太空總署專家科拉普雷特(Anthony Colaprete)稱,那坑是「月球綠洲」,他和同僚估計那兒的質量有5.6%由冰組成,即每998公斤泥土可藏數十公升水;整個月球來說,可能蘊含近 38億公升水,相等於1500個奧運泳池池水。他還推測月球兩極可能有更多同類坑洞。

證明月球蘊藏大量水分,意味日後若拓建月球基地,當地水分不僅可供駐鑥人員過濾後飲取,還可分解出氫和氧,供太空人呼吸及製作火箭燃料,使月球作為探索更遠星體的跳板。太空人也可使用從土壤裏找到的氫分子。一名專家說﹕「這將很有趣,因為假如你想製造火箭燃料,你可以燃燒泥土,氫就會噴發出來」。
法新社/路透社/華爾街日報

美輿論熱談開發月球稀土
【明報專訊】中國、印度、日本及美國都大力推動探月計劃,月球蘊藏大量戰略資源相信是主因。美國輿論近期大力鼓吹開發月球稀土,有中國評論亦猜測,剛發射的「嫦娥二號」亦跟探測稀土有關。中國上次發射「嫦娥一號」便透過探測月球土壤厚度,估算月球可使用的「氦-3」總量,比地球上的總量隨時多上50倍。

美國輿論最近亦討論到月球探稀土,但不少人反對,就算是贊成的專家亦承認當中有不少困難要克服,開採及運送回地球的成本高昂是主要挑戰。

日謀採越南稀土減對華依賴

專家稱,目前並未有認真研究開採及運送的技術及成本,但以目前技術水平成本太高,開採月球資源足令任何國家破產。但專家亦表示,由於月球所蘊藏的資源可供開發電子產品及高科技武器,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值得鑽研新方法開採。

事實上,在對中國減少稀土出口配額的擔憂之下,作為最大稀土消費國的日本,正積極與外國合作研究開發稀土,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日經新聞》報道稱,本月底日本將與越南達成協議,在越南開採稀土。住友商事已在越南北部安沛省的煤礦進行可行性研究,期望最早2013年從越南運送稀土回本國。
路透社/法新社

22.10.10

最古老星系

UDFy-38135539 is the Hubble Ultra Deep Field (UDF) classification for a galaxy which (as of October 2010) is the most distant object in the universe observed from Earth, and thus the most distant object known to have existed... (wiki)

The location of UDFy-38135539 highlighted in image taken by the Hubble telescope, 2009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最古老星系曝光
【明報專訊】天文學家在《自然》發表報告,宣布發現迄今已知最古老星系UDFy-38135539,其誕生時間僅遲宇宙大爆炸6億年。報告確認哈勃太空望遠鏡所發現的一個遙遠「斑點」,正是迄今人類所觀測到的最遙遠也是最古老的物體。該星系最少在130億年前(即大爆炸發生後不久),便開始發出光線。
路透社


The Most Distant Galaxy Ever Seen

A Glimpse of the Past: The galaxy is so far away that it appears as it did when the universe was just 600 million years old. At that time, the universe was filled with a dense hydrogen fog that was lit up by intense light from young galaxies. This illustration adapted from a scientific simulation depicts what the universe looked like at that time, a period known as the era of reionisation.

21.10.10

Yann Arthus-Bertrand_HK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上帝之眼」凝視瀕危生態
高空攝影師用鏡頭發出環保警號
【明報專訊】以獨特的空中攝影享譽全球的法國攝影師恩亞祖貝特杭(Yann Arthus-Bertrand),首次在港舉行大型圖片展。Yann以儼如「上帝之眼」的角度拍攝,不僅展示地球的美麗,更重要是希望揭示人類日漸面臨的環境威脅,宣揚環保信息。

Yann原計劃今日在香港上空首次拍攝,大半小時的直升機飛行路線可俯瞰維港、青馬大橋、西九龍、西貢及米埔等地。他說,沒特定拍攝題材,只希望以觸覺拍出美麗圖片,展現香港獨特一面;不過,要視乎天氣情而定,拍攝計劃隨時落空。

雖然未知Yann能否在本港上空拍攝,不過他是次帶了100張拍攝自地球不同角落的作品,跟市民分享,當中包括其代表作──攝於1991年、法國新克里多尼亞的心形紅樹林,原來圖中紅樹林中間一塊窪地,因鹽分太高,植物無法生長,故形成心形圖案;其他震撼之作包括肯尼亞納庫魯湖的火烈鳥(見圖)。阿 Yann表示,捕捉的影像只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反映地球不同的生態問題。

他說,人類正面對氣候暖化、過度捕魚等生態環境問題,人類必須要「進化」。他解釋,自己出生的年代,地球人口僅20億,但現時已近70億,「進化不是指政治或科學上的進步,而是改變舊有的生活方式,以往人類過度使用資源,現在要學會減少」。他希望透過相片,可以推動這種「進化」,「不同國籍的人看到照片,都可以理解當中的信息」。

資助植林補償拍攝過程排放

54歲的Yann年輕時曾當導演助理、演員,踏上空中攝影這條路,是因為他30歲得到啟發。那年,他毅然與妻子跑到肯尼亞參與獅子行為研究,乘熱氣球觀察時,看到大地美景,認為可藉此宣揚保育信息。他在1991年創辦世界首個空中照片攝影機構「Altitude」,多年來在106個國家上空飛行,從最低的離地約20米至最高的2000米上空,拍下約10萬幅大地肖像。1999年,他出版了《空中看地球》攝影集,以俯瞰圖片探索地球可持續發展,攝影集之後翻譯成21種語言,銷量達300萬本;是次移師本港舉行的同名攝影展,在全球觀眾累計達1.5億人次。

Yann近年扮演生態學家、環境保護者的角色,多於攝影師。他在2005年成立了名為「Good Planet」的非牟利組織,又設立「Action Carbon」的計劃,資助再生能源、植林等計劃,以抵消自己乘坐直升機所排放的溫室氣體。09年,他執導的《地球很美有賴你》紀錄片上映,Yann說,內地央視亦有播映,並得悉女星周迅是觀眾之一;同年他亦獲任命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親善大使,以表彰他在環保上的貢獻。

展覽詳情
日期:10月21日至12月26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奧海城2期露天廣場
註:場內設小型電影院,每日上午11時、下午3時及晚上8時,會播放《地球很美有賴你》紀錄片

來自法國的攝影師恩亞祖貝特杭(Yann Arthus-Bertrand)首次在港舉行大型圖片展,帶來100張從空中俯瞰地球的圖片。他希望不僅能展現地球美麗一面,亦希望揭示人類日漸面臨的環境威脅,宣揚可持續發展信息。

南非有94%電力是透過煤發電,圖中就是南非的德爾馬斯露天煤礦。由於煤礦業利潤不高,歐洲在過去幾十年已關閉大部分礦井,但不少國家仍然以廉價勞動力開採,而要開採近地面的煤礦脈,需進行露天採礦,對景觀造成破壞。

從高角度看,日本橫濱港附近的高速公路交匯處帶來視覺震撼。本身是小漁港的橫濱,自1872年起持續發展,現已躍升為日本第二大城市,圍繞覑橫濱的高速公 路成了經濟發展蓬勃的象徵。全球道路的數目不斷攀升,車輛數目推算多達8.26億。交通運輸是溫室氣體排放主要原因之一,1970年起,來自交通運輸排放 的溫室氣體量已增加了120%。

有「觀鳥天堂」美譽的肯尼亞納庫魯湖面積有44平方公里,是 400種鳥類的棲息地,包括140萬隻小火烈鳥(Phoeniconaias minor)和美國火烈鳥(Phoenicopterus ruber)。然而,該地區森林砍伐日益嚴重,用以灌溉沿岸農作物的化學物料及鄰近城鎮納庫魯流入的污水,令納庫魯湖水質每愈下,對植物、野生動物和附 近的居民造成極大傷害。

全球暖化_北海道野熊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暖化缺糧 日本熊出沒頻襲人
今年82宗襲擊4人死
【明報專訊】「熊出沒注意」這標語牌是北海道受歡迎的遊客紀念品,但隨覑全球暖化導致野熊糧食減少以及郊野都市化,令日本近期發生愈來愈多野熊闖入市區的個案,今年已發生82宗野熊襲人事件,其中4人死亡。北海道周二更有3隻大棕熊在斜里市中心的馬路上橫行,嚇得路人爭相迴避。

3熊闖北海道鬧市 2遭射殺

鄰近北海道旅遊景點網走、屈斜路湖和摩周湖的斜里市,周二有人目睹3隻棕熊在市內橫行40分鐘,其中兩隻最後被獵人射殺,另一隻逃回森林。日本最近頻鬧熊襲人,最新個案是富山市一名36歲灘邊釣魚郎,他周三遭一隻60公斤重的棕熊偷襲;周日群馬縣一登山客亦被熊咬傷左腳;中部福井縣悞井市的住宅區同日亦有派遞員受襲。環境省報告指出,今年4至9月,目擊野熊報告達7175宗,較去年全年還要多近七成;野熊施襲個案亦達82宗。大部分施襲的是原居本州深山森林、身高約1米的亞洲黑熊,北海道一些報告更是兩米高的巨大棕熊。

夏季超高溫推遲樹木結果

日本專家認為熊襲人增加,主因是今夏出現破紀錄高溫,導致野熊主糧如橡實類等果子失收,逼牠們闖入市區覓食。「日本熊森協會」從春季起實地調查各地深山,發現山毛櫸、櫟樹等野熊主糧幾乎全未結果。上周四在山形縣長井市連傷兩人、最後被射殺的一隻雄黑熊,以其1.5米身高計算,原應有130公斤重,但驗屍時發現牠竟瘦到幾乎沒脂肪。此外,城市化侵佔熊的棲息地,日本已幾乎沒有多少天然森林可供野熊繁衍。專家呼籲,在熊進入冬眠的12月前,人們應提高警惕,遇熊時切勿大叫或掉頭,要穩步而疾急地後退。
泰晤士報

15.10.10

「第六感」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10歲神童寫論文證「第六感」
【明報專訊】人類有多少種感官?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是5種,但馬來西亞一名10歲已是大學生的混血男童發現,除了嗅覺、 味覺、視覺、聽覺、觸覺外,他還有第6個感官——「速度感官」。他花了1年時間與父親研究後,在網上發表論文解釋有關發現。

稱物體移動有特定顏色標誌

艾南(Ainan Celeste Cawley)8歲時對父親考利(Valentine Cawley)說,物體在特定速度下移動時,他會看到物體前面出現特定顏色,當物體的速度改變時,顏色也會改變。換言之,物體移動速度有特定顏色標誌。

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系的考利,隨即與艾南共同研究這項感官,他們將這項感官稱為「速度感官」(Velociperception),並在 Philica學術論文網發表名為「人類新感官的觀察─速度感官和它的特點」的研究成果。Philica是標榜全民共享的論文網站,運作方式類似維基百科。

玩閃避球發現「速度感官」

艾南表示,他是在學校與朋友玩閃避球時,看見球的前後都有奇怪顏色,從而發現這個「第六感」。考利認為,艾南的「速度感官」源自他的「聯覺」(synesthesia),即當艾南其中一個感官受到刺激時,會令另一個感官產生連鎖反應,歷史上不少天才如達芬奇,被認為具有這種感官。

艾南是英國與馬來西亞混血兒,本在新加坡居住,他7歲時通過O Level考試,是新加坡歷來最年輕的考生,也是全球最年輕取得O Level化學科合格的考生。父母為他申請就讀新加坡理工大學,但校方擔心揠苗助長,加上實驗室設備不適合10歲以下學生,故拒絕其申請。今年初,大馬私立精英大學(HELP University College)錄取艾南,考利因此舉家遷往大馬定居。目前艾南在大學攻讀電腦工程、化學、數學和物理,未來計劃到美國深造。

海峽時報/中央社

1.10.10

'goldilocks' planet

Could 'Goldilocks' planet be just right for life?

a planet beyond our own, by artist Lynette Cook, in what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Goldilocks zone for life: Not too hot, not too cold

2010年10月01日 發現新地球 人類可望移民太空
人類一直在外太空找尋適合人居住的星體,美國天文學家花了 11年時間,終於首次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一顆類似地球的星球。它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跟地球有相近的地心吸力和大氣層,還有液態水,符合生命存活條件,意味人類太空殖民時代可望來臨。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和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天文學家前天(周三)宣佈,他們利用夏威夷凱克天文望遠鏡,以間接測量方法發現這顆迄今最似地球的行星。它位於天秤座,離地球 20光年,約 195萬億公里。
天文學家將它名命為 Gliese 581g,它環繞着 Gliese 581恒星運行一周只需 37天。 Gliese 581踏入恒星最後階段,已變成紅矮星,不像太陽那樣熾熱和光亮,而是很黯淡。這個星系已現知有六顆行星。
一度被稱為「超級地球」的 581c,由於太近紅矮星,氣溫太高,不合人類殖民。另一顆行星則離紅矮星太遠,表面太冷難支持生命。
581g則跟紅矮星距離適中,位於「適居帶」範圍內,行星不太熱,也不太冷,有條件產生液態水,從而形成海洋、湖泊和河流。 581g不大不小,質量為地球三倍,有大氣層和地心吸力,都是孕育生命的基礎。

生命存在機率 100%
581g環園 Gliese 581公轉一周只需 37天,意味四季只持續幾天,而一邊長期面對紅矮星,所以永遠處於白晝,溫度高達 71℃,另一邊長期背向紅矮星,所以永遠處於黑夜,溫度為-4℃,而最適合生命存在的區域是處明暗兩區之間的灰色地帶。天文學家沃格特相信,在這星體上生命存在的機率是 100%。581g是多岩石的星球,地心吸力比地球大,太空人直立走動應沒有困難,不會飄浮。沃格特指,有必要派核推進系統火箭將機械探測船送到該行星進一步探索,「假如我們現在行動,我們可望在 220年後抵達該處」。

Gliese581g檔案
直徑:地球的 1.2至 1.4倍
質量:地球的 3.1至 4.3倍
表面構成:岩石、液態水和大氣
表面溫度:-31℃至-12℃
距離地球: 20光年約 195萬億公里
航程需時:火箭以 1/10光速,或每秒 3.04萬公里速度推進,需時 200年
重力:相等或略高於地球
距離「太陽」: 960萬公里,「太陽」是由恆星變成紅矮星的 Gliese 581,已知有六顆行星圍繞運行
公轉周期: 37天
Gliese 581:面積約太陽的 1/3大,比太陽冷 50倍

最閃亮那顆是 Gilese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