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11

抗癡呆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現代六藝抗癡呆
【明報專訊】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戴樂群不是那種經常接受傳媒訪問的「明星醫生」,他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因為每當訪問他癡呆症(又稱腦退化症)的預防方法時,他總不厭其煩地詳細講解「現代六藝」理論。覺得那理論悶蛋的人可能嫌他長氣,不過了解之後卻認同很有道理。在55歲的戴樂群看來,每個人於人生不同階段均可把「六藝」融入生活,增加大腦儲備,延緩癡呆症病徵的出現。至於他本人,念法律又考取「和解員」資格,每天跑步和作畫,盡力循「禮、樂、射、御、書、數」六大方向保養腦功能,為晚年未雨綢繆。

早已知道戴樂群在社區落力「推銷」六藝抗癡呆逾五年,替社福機構撰寫文章,為長者講座主講不在話下,連身邊的醫生朋友也不放過。記者有天訪問與戴樂群熟稔的一名私家醫院副院長,看見辦公室內放待砌的模型及運動鞋,傾談之下方知道他正實踐戴倡導六藝中的「射」與「御」,即空間感/專注力以及運動的鍛煉。

每天「抄」畫 鍛煉集中力
戴樂群自己的射與御,則是作畫及跑步。「射與御,射是射箭,御是騎馬,俱為古時的運動方法……一到40歲,體能及集中力均下降,故運動很重要。人人不必都做運動家,但此時開始要有恒久運動的習慣。」他上班前跑步,每天都跑30分鐘,他說那是最好的運動,因為不用找伴。「很多人說沒時間(運動),看你如何挖出來而已。每天30分鐘,那就早點起吧。其實中年以後自然不用睡很久,會早點醒來的,那不如離開睡去運動。」

「射」還有空間感及專注力訓練的元素。現代人少射箭,要鍛煉空間感及專注力,他選了作畫,下班後畫一個多小時。「過去一年多我學水彩畫——我是『抄』的,從書上『抄』。我喜歡繪畫……而且水彩收拾容易,花費無幾,買本sketch book(素描簿)只是十多廿元,就可鍛煉集中力了。」

讀法律 開發另一思考模式
六年前開始他利用公餘時間修讀法律學位課程,前年畢業。那本來是為了能與念法律的幼女溝通,多些話題,但不知不覺間實踐了六藝的「書」,意即閱讀與學習,語言與文字。他解釋,由於法律與醫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學法律便是學習另一個思考模式,而學習新事物正好有助促進腦功能。

念法律後,戴樂群的生活圈子不再局限於醫學界,還認識了法律界人士。在律師朋友的建議下,他報讀了和解員(調解員)的課程,考取相關的資格,想不到那增進了他對人際關係的了解﹕「從調解學之中學到的不是技巧,而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不是講求個人利益又或誰的地位高……而是講求共同參與、共同利益,以及雙方長期的關係。」正是六藝中講求人際關係的「禮」的含意。

戴樂群倡導六藝,與他見盡癡呆症長者的苦關係很大﹕患者脾氣改變,認不出親人,也漸漸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後期連最基本的生存本能——進食也做不到,要插胃喉輸送營養品。現代人活到八九十歲是等閒,無奈部分長者卻與不同的癡呆症為伍,其中一種大家都知道——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人高錕患上了,叫阿爾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又稱阿氏癡呆症)。

「70歲的人有10%會有此病,80歲的是30%。當我活到85歲,便有三成機會患上。」數字之外,他最想講的是﹕「大腦(功能)值得花心機去保護、保養。」因為就算我們的腦袋出現了與癡呆症相關的病理變化,即神經斑及纖維結,令腦細胞死亡,但還可以透過不同範疇的刺激與學習來增加大腦儲備,保存大腦功能,延緩病徵出現的時間。

他十多年前讀到現任美國哈佛大學認知及教育講座教授Howard Gardner的著作《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當中提及人類有七項大腦智能﹕內省(Intrapersonal)、人際交往(Interpersonal)、音樂(Musical)、視覺空間感 (Visual-Spatial)、體藝(Bodily-Kinesthetic)、語言(Linguistic)及邏輯數學(Logical-Mathematical),是Gardner廿年的研究成果。戴樂群認為,這七點正是保養大腦可依循的七大方向。有意思的是,原來它們早已為大家所熟悉。

六藝護腦 「金裝才子」激發
「有天看電視,那齣電視劇(編按﹕為2000年的無劇集《金裝四大才子》)描述一群『嘩鬼』在一所叫『六藝書院』的地方打球呀什麼的……突然靈機一觸,(想到)儒家起碼在2500年前已經(在教育上)主張六藝。」禮,包含Gardner提出的內省與人際交往;樂,很明顯雙方都指向音樂;射與御,與Gardner主張的視覺空間感及體藝的含意十分接近;書,閱讀涉及語言;數,兩者相同。如此看來,六藝差不多涵蓋了Gardner的七項多元智能。

維護大腦功能是終身「事業」。戴樂群說,無論是年輕的、臨近退休的,又或已經退休的,都需要重視,而且愈早開始愈好,循六藝入手正是一個可行的方向。像他,「樂」及「數」兩方面還待發掘呢!

■多媒體短片
www.mingpaohealth.com/doctor.htm

病人「教」醫生.健康啟示﹕要捱得
【明報專訊】身為老人科專科醫生,問戴樂群從這些年長病人身上得到什麼健康啟示時,他答﹕「第一,要捱得;第二,有韌力;第三,跟家人關係要好。」

「捱得」的病人往往較能接受身體因病出現的缺損,像中風後出現的肢體殘障,也就有韌力接受漫長的治療,不會輕易放棄治療,放棄自己。還有,與伴侶及子女關係好的長者,生活質素較佳,進安老院的機會較少,背後又與他們較和善的脾氣有關。

這些看來只是老生常談,但難道不是長久以來病人修得好脾氣與樂觀的性格的結果?

戴樂群現任﹕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顧問醫生、香港老年痴呆症協會義務秘書、老人科專科醫生

11.4.11

「四星合月」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四星伴月」五一清晨可賞
【明報專訊】罕有天文現象「四星合月」將於下月1日清晨上演。4顆行星包括水星、金星、火星及木星,將聚首一堂,拱照一彎殘月,只要面向東面視野開揚的地方,微微昂首就可透過肉眼觀測這個天文現象。

天文組織「天文匯」主席彭栩怡指出,「多星合月」泛指月球在天上運行接近較光的恆星或行星,形成天文現象。較光的恆星包括獅子座的軒轅十四、天蠍座的心宿二、金牛座的畢宿五等,但由於恆星不會移動,加上較暗,月球運行接近個別星體時,才產生「合月」現象,觀賞價值較低;至於月球與其他行星相遇的機會則較大,「行星圍太陽轉,總有機會排列成直線」。總括而言,「多星合月」並非罕有的天文現象,但超過兩顆行星同時合月的機會則較低,一般至少要2至3年才出現一次。

東面地平線 微微上望可見
去年8月曾出現「三星合月」後,下月1日出現的「四星合月」屬罕有,當日清晨5時許,一彎殘月將於正東方向,離地平線約13度出現,向下依次有金星、水星、火星及木星,串起來有如一個順時針方向轉了45度的「7」字,當中火星及木星幾乎重疊,需落足眼力辨別。

該天文現象發生在東面地平線,加上火星及木星離地只有約4度,因此市民應選擇東面視野開揚的地點,然後微微昂首望上天空便可。天文現象離地的「高度」,相當市民從灣仔會展海旁望向尖沙嘴鐘樓的鐘樓頂部。天文匯又建議,要留意天氣是否有煙霞,地點可選擇石澳、長洲、科學園及小西灣海旁。

彭栩怡說,「四星合月」並非最罕有,事實上太陽系所有行星都有可能落在同一直線,發生「七星合月」,但機會極小,加上天王星及海王星太暗,不能用肉眼觀測,所以,若沒有望遠鏡,最多只能看到「五星合月」。

「四星合月」僅維持約半小時,太陽升至地平線上便看不到。若錯過了這項天文現象,下月8日至15日將出現「四星亙月」,其間每日清晨約5時,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在正東方離地平線約5至12度出現,四星距離更近,但沒有了月球,觀賞價值雖不及「四星合月」,但仍屬罕有現象。
去年8月曾上演「三星合月」,月球的兩點鐘方向是較亮的金星,金星的正右方是土星,金星的十一點鐘方向是火星。
下月1日清晨5時將發生「四星合月」天文現象,4星相聚拱照月亮,以肉眼便可觀賞。

8.4.11

新粒子

美撞擊實驗 可能發現新粒子
(法新社)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法新社華盛頓7日電) 物理學家表示,美國1座主要粒子加速器實驗室的資料顯示有1種新的基本粒子,可能成為一股新的自然力量,能擴展人類對物質特性的知識。

科學界昨天對前述發現感到雀躍,這些發現可能針對一直存在的質量迷思,以及物體如何獲得質量的謎團提供線索。這個謎團是整個物理學最想探求的答案之一。

不過專家表示,未來數月還需進行更多分析,以發掘這個觀察結果的真正本質。這項觀察來自1項仍在進行中的質子和反質子碰撞實驗,希望藉此瞭解宇宙的運作模式。

1支國際研究團隊正在分析來自美國能源部旗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Laboratory)的資料。團隊成員之一的物理學家普恩濟(Giovanni Punzi)表示:「在我們已知的力量外,可能還有某些新力量。」

他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前述發現若獲得證實,可能預示全新的交互作用世界。」

還有許多地方仍是謎團,不過研究人員同意,這不是「上帝的粒子」。所謂上帝的粒子,是指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這是1種假設性的基本粒子,長久以來讓物理學家一直對它捉摸不定,但科學家認為它可解釋物體為何具有質量。

普恩濟表示:「在我們早已面臨的拼圖遊戲中,多了希格斯玻色子這一塊。不過有某種東西略為超過這個範圍—1種新的交互作用,1種新力量。」

普恩濟指出,新觀測發現的運作模式不同於希格斯玻色子,後者可能會衰退成重夸克(heavy quark)或粒子。

他說,新發現的現象「會衰退成正常的夸克」,「有不同的特性」。

「我們知道有件事可以確定—它不是希格斯玻色子。這是我們唯一知道可以確定的事。」

這群物理學家1年多來一直在研究費米實驗室資料中1起似乎是碰撞的現象。費米實驗室位於伊利諾州(Illinois),負責操控威力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兆電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

在2008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開始運作前,Tevatron曾是全球功能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Tevatron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運作,預定在今年稍後資金用罄後功成身退。

加拿大國家粒子與核子物理學實驗室TRIUMF主任羅克耶(Nigel Lockyer)表示:「這些發現結果無疑很吸引人。」

他透過電子郵件表示:「要確切說出費米實驗室研究團隊觀察到什麼東西,為時還太早。」

「一方面來說,證據清楚顯示有某種事物無法解釋;從另一方面看,什麼原因可能導致這個不易察覺的觀測結果,有很多解釋可以選擇。」

7.4.11

young stars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新星噴「孿生」氣流
【明報專訊】美國太空總署周一發表由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拍攝的照片,顯示於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的獵戶座,有一顆新星噴發出兩道「孿生」氣流。專家稱左邊的一道氣流,本被一團雲狀物質所遮,但為望遠鏡的紅外線偵察器發現。
路透社
NASA's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took this image of a baby star sprouting two identical jets (green lines emanating from fuzzy star). The Spitzer image shows that both of the twin jets are made up of identical knots of gas and dust, ejected one after another from the area around the star. By studying the spacing of these knots, astronomers were able to determine that the jet to the right of the star punches its material out 4.5 years later than the counter-jet.
Twin jets of gas that shoot out from opposite sides of a young star may appear symmetrical, but they actually blast out into space in supersonic eruptions that are staggered about 4 1/2 years apart, scientists say....

2.4.11

黑臉琵鷺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天冷趕客 訪港黑臉琵鷺少一成
【明報專訊】全球同步普查黑臉琵鷺結果顯示,黑臉琵鷺數量跌至近年新低,只有1848隻,較2009/10年度的冬季急降21%,是自從2007年以來首次錄得跌破2000隻。而過去冬天訪港的黑臉琵鷺數量下降11%,只有411隻,佔全球總數的22%。香港觀鳥會不排除與冬天的嚴寒天氣有關,令黑臉琵鷺飛到更遠的南方越冬。明報記者

香港觀鳥會認為,現時保育黑臉琵鷺的最大威脅是棲息地破壞,例如后海灣仍受發展壓力困擾;另外該會亦接報,錄得49隻黑臉琵鷺的越南,當地街市出售10多隻黑臉琵鷺,另環保人士幸運從獵人手中救回11隻。

全球普查4年新低 跌21%
該會黑臉琵鷺全球普查統籌余日東表示,今年黑臉琵鷺的數目錄得明顯跌幅,主要因為台灣的黑臉琵鷺數目減少34%,而台灣比例一向最大,佔整體46%,香港佔22%,日本及中國內地分別佔15%及10%,4地點加起來佔全球逾九成。

余日東續稱,去年剛踏進冬天,台灣曾錄得逾千隻黑臉琵鷺,普查期間數量突然急降,「恍如突然蒸發」,結果數量銳減;內地及本港分別下跌了15%及11%。他說,過去一年未發現有大量黑臉琵鷺死亡,因此估計與今年冬天特別嚴寒有關,雀鳥飛到更遠的南方越冬,當中柬埔寨今年首度錄得1隻黑臉琵鷺,普查完結後更接報當地有5隻。

全球普查黑臉琵鷺數量始於1989年,至今逾20年,當中只有4年錄得下降,其餘均上升,2009/10年度的冬季錄得歷年最高數量達2347隻。
本港今年錄得411隻黑臉琵鷺,較2010年冬季下降11%。圖為黑臉琵鷺於米埔的基圍棲息。
全球黑臉琵鷺數量急降,主要幾個越冬地點如台灣、香港、內地及日本,均錄得數量下降。
專家評估繁殖困難是黑臉琵鷺整個族群數目下降的原因之一。圖為蒼鷺(右)嘗試搶奪黑臉琵鷺(左)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