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10

牀上伸展運動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牀上伸幾伸 喚醒繃緊肌
【明報專訊】天氣漸涼,被窩暖烘烘,早上自然不願起牀,賴牀很久才「掙扎」起來,之後又常感到肌肉繃緊。物理治療師建議,不妨利用賴牀的幾分鐘做些伸展運動,既可增加肌肉柔韌度,改善血液循環,又能驅除睡意,可謂一舉兩得。

長期運動不足是很多港人面對的問題,平時缺乏鍛煉,容易引致肌肉柔韌度下降和肌力不足;加上工作時長期維持同一姿勢,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最常發生的情就是肌肉勞損,也有可能只是做一個簡單的動作,已拉傷肌肉或扭傷關節。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診所物理治療師林靜儀(圖2)指出,上述情在早上起牀後常會出現﹕「睡覺時身體的活動減少,血液循環不足,部分人甚至會抽筋。此外,肌肉和關節整晚缺乏活動,起脇後若沒有足夠的熱身,身體未能作好準備,可能稍為動一動就會拉傷肌肉。」

林靜儀表示,定期做伸展運動,可大大減低拉傷肌肉和扭傷關節的問題。如果能每天做,效果更好。既然很多人都有賴牀的習慣,不如就利用醒來後的一點時間,在牀上好好伸展肌肉,為新一天作好準備。

■「運動好Easy」系列之牀上伸展運動
www.mingpaohealth.com/easysport.htm

早上不願離開溫暖的脇?那不妨在脇上做做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讓全身肌肉盡快作好一天活動的準備。

■運動一:伸大腿
針對部位﹕後大腿肌肉
特點﹕適合長時間坐着工作致大腿肌肉繃緊者
做法及次數﹕
坐在牀上,右腿伸直,左腿屈曲平放牀上以穩定身體,腰部保持挺直;雙手慢慢向右腳方向伸展,直至感到大腿後面的肌肉拉緊,停約20秒,之後放鬆回到原位,然後換腳伸展左大腿。左右腿各伸展1次為1組動作,共做4至6組(圖A)
注意﹕不可彎腰,否則達不到預期效果(圖B)
備註﹕每個人的柔韌度不同,只需感到大腿後面的肌肉拉緊,手不一定要碰到腳

●運動二:練背肌
針對部位﹕背部肌肉
特點﹕改善長期坐姿不良對背肌造成的傷害
做法及次數﹕
1.跪在牀上,雙手伸直並盡量向前伸展,臉向下,放鬆上背,同時注意不要提起臀部,需全程坐在腿上,直至感到背部中央的肌肉被拉扯便可停住,維持約20秒,放鬆,重複做4至6次
2.維持以上的姿勢,但雙手斜向右前方伸展,感到左邊的背肌被拉扯便停約20秒,放鬆;然後雙臂斜伸向左前方,以伸展右邊的背肌,停頓時間相同,左右各做4至6次

●運動三:拉小腿
針對部位﹕小腿表層的腓腸肌及小腿深層的比目魚肌
做法及次數﹕
a.坐在牀上,背靠牀頭,右腿伸直,左腿屈曲平放牀上以穩定身體。將一條大浴巾摺成長條狀並套住右腳掌,兩手各執毛巾的兩端同時向後拉,直至小腿後面的肌肉拉緊,停約20秒,放鬆,換腳重複動作,左右兩邊各做4至6次。此運動可伸展小腿表層的腓腸肌
b.動作同上,做時腿下墊一枕頭,令膝蓋微曲,腳跟輕擱在脇上。此運動可伸展小腿深層的比目魚肌
注意﹕練習時腰部必須保持挺直

●運動四:提腿臀
針對部位﹕臀部及大腿外側肌肉
做法及次數﹕
仰臥,曲起左腿,將之擱在右大腿之上,雙手將右大腿慢慢拉向胸前。當感到左大腿後面及臀部的肌肉被拉扯便可停住,維持約20秒,放鬆,換腿重複動作。左右兩邊各做4至6次

●運動五:扣手臂
針對部位﹕肩膀及上臂
做法及次數﹕
坐在牀邊,右臂橫放胸前,肩膀及手臂保持放鬆,左手扣着右臂並向內壓,使右臂靠向胸口。肩膀及上臂肌肉出現拉緊的感覺便停住,維持約20秒,放鬆,換手重複動作。左右手各做4至6次
注意﹕練習時最好扣着上臂的位置向內壓,避免直接在手肘上施力,以免關節受壓

●運動六:推手踭
針對部位﹕手臂三頭肌
做法及次數﹕
坐在牀邊,舉高左臂,左手掌放頸後,手肘朝向天。右手慢慢將左臂向後推,感到三頭肌拉緊即可,維持約20秒,放鬆,換手重複動作。左右手各做4至6次

進階﹕當柔韌度提升後,可用右手將左手肘慢慢向後拉,以進一步增加伸展的幅度


注意﹕練習時需保持腰背挺直,但不要向後拗腰;並保持頸部伸直,不要低頭

人類全程見證它形成的黑洞

發現最年輕黑洞
「年僅31」 助解黑洞誕生演化之謎
【明報專訊】美國太空總署昨宣布,在鄰近宇宙中觀測到迄今所知最年輕黑洞存在的舻象。這一黑洞年僅31歲,為科學家研究黑洞如何從「嬰兒」狀態開始演化,提供獨一無二的機會,有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大質量恆星是如何爆炸、爆炸後留下的到底會是黑洞還是中子星,以至我們銀河系和其他星系黑洞的數量。

天文學家是利用美國「錢德拉」X光天文望遠鏡,發現這個最年輕黑洞。它距離地球約5000萬光年,是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upernova)「SN1979C」爆炸後的遺骸餘燼。其目前質量是我們太陽的5倍,但直徑只有25英里。黑洞雖不會發出光線,但在吸取鄰近物質過程中會釋出強烈X光,成了科學家掌握其存在的重要證據。

距地球約5000萬光年
今次的天文發現可說是極度幸運。1979年,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最早觀測到這顆超新星,它是一顆質量達到我們太陽20倍以上的恆星坍塌後所形成的。專家利用錢德拉X光望遠鏡、歐洲宇航局牛頓X光天文望遠鏡(XMM-Newton )及德國倫琴衛星等蒐集數據,發現這個坍塌爆炸後形成的天體,作為一個強大的X光源,在1995到2007年這段觀測期內,一直非常穩定,顯示它極可能是初生黑洞,它正在吞噬超新星爆炸後落下的物質,以及來自鄰近伴星的物質。

這是唯一一個人類全程見證它形成的黑洞,也是目前為止超新星爆炸能夠形成黑洞的唯一直接證據。領導研究的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帕特諾德(Daniel Patnaude)說:「如果我們的解釋沒錯,這是迄今觀測到的黑洞誕生最接近個案」。

當一個巨大恆星內部燃料耗盡爆炸,便會形成極度明亮的超新星。天體物理學家洛布(Abraham Loeb)說,這類垂死巨大恆星有可能走向兩個結局——隨覑星體剩餘物質不斷向內坍塌萎縮(引力坍縮),它有可能變成密度極大的中子星(neutron star);但如果它還進一步坍縮下去,就有可能變成黑洞,其巨大引力令任何捲進去的東西,包括光線,都無法逃脫出來。

31年間吞噬1個地球質量
洛布直言,今次能發現一個如此近地球的黑洞,實在罕見。他指出,這個初生黑洞似乎在31年的短短歲月內,便吞噬了相當於一個地球質量的物質,以這速度計算,它將在未來4000萬年內,質量擴大一倍。雖然這天體是黑洞的可能性極大,但天文學家仍審慎地說,不能完全排除其他解釋,例如一顆伴有強勁高能粒子風、正在快速旋轉的中子星,也可能產生所觀測到的X光輻射。

時空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操控光線快慢 時空可「隱藏」
【明報專訊】魔術師、作弊學生以至珠寶大盜,相信都會對英國物理學家麥考爾(Martin McCall)提出這個的概念感到興奮——透過操控光,將特定時空「隱藏」起來,令世上其他人都看不到自己幹了什麼!科學家稱呼這概念為「時空斗篷」( Spacetime Cloak)。麥考爾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光學期刊》撰文指出,這不是天方夜譚,因為光纖的研究發展,已顯示這概念至少理論上是可能的。

專家﹕「時空斗篷」理論上可能
人類能夠看到事件的發生,是因為肉眼接收到不同物體傳來的光線,更準確地說,是由光粒子(光子,photons)組成的光束。在光纖研發上,科學家已知道,不同的光線強度(intensities),可左右光束在光纖傳輸的速度。這特徵意味,可以令光子的流動速度變慢,從而對人們所能看到的影像「做手腳」,把一些影像隱藏起來。

麥考爾舉例說﹕「一名爆竊者理論上可極速打開夾萬偷走財物,再將之關好離開現場,可是閉路電視的畫面,卻顯示夾萬門一直關閉。」原理是把現場事物傳送出的「前段」光束光子(即事發前夾萬仍緊閉的影像)加快向前流動,至於「後段」的光子流動則拖慢滯後,令兩者之間出現一個「空隙走廊」,讓賊人犯案;當賊人行動結束,就可透過拖慢前段光子,同時給後段光子加速追上,補回這「空隙」(見圖),令觀察者完全看不出發生過什麼。一名研究員說,大家可把光子活動想像成一條繁忙馬路上行駛覑的汽車,「你想讓行人在某個路口過馬路,於是你指示未到該路口的汽車慢駛,至於過了路口的則可加快行駛。這就產生了一個空隙讓人過馬路。但站在馬路遙遠盡頭的人,是不會看到有何阻滯,只會看到交通一切如常」。

13.11.10

螢火蟲

大埔滘賞螢 11月最美妙
2010年11月13日
【明報專訊】這夜,看覑恍如一盞盞小燈籠的螢火蟲在空中漫舞,浪漫極了。久居石屎森林,沒看過這畫面?那就趁11月,螢火蟲數量最多的月份,到大埔滘走一趟。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擁有各式各樣保育良好的生境,吸引了多種螢火蟲在此棲息,動植物種類豐富。秋冬的大埔滘,日與夜同樣精彩——夜有螢火蟲;日有蝴蝶紅楓,還有歌聲悅耳的冬候鳥……樂活行一連兩周,分別邀來香港昆蟲學會及世界自然基金會導賞,帶大家暢遊大埔滘這個珍貴的生態寶庫。

易找易見 屢錄新品種
饒戈愛研究螢火蟲,沒有當年偶遇美麗蝴蝶而「一見鍾情」的浪漫情節,他笑說,對螢火蟲之愛是「日久生情」。以往他四出尋找天牛研究,未必每次找到,但總有螢火蟲相伴在旁,「找天牛頗令人泄氣,但螢火蟲就很有鼓勵性,就算找不到新品種,也會看到牠們的不同活動,例如有些會停在葉上,有些一齊飛舞,有些幼蟲在水邊覓食。我樂此不疲,只要是天清氣朗的晚上,基本上都會看到,而且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很多未被記錄的新品種,帶來滿足感。」 2008年,本地螢火蟲記錄只得4種,但經過他幾年來四出摸黑夜訪,發現本港至少有20種螢火蟲。

幼蟲吃蝸牛 長大不進食
螢火蟲,稱為Fireflies或Lightning Bugs,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及成蟲4個階段。絕大部分品種的幼蟲都食肉,以捕食蝸牛、蛞蝓動物為主;幼蟲需要3至5次蛻變後才進入結蛹羽化的階段;最後變作成蟲,成蟲只有數天至數星期的短暫生命,生存目的只是交配產卵,不須進食,只有小部分會吸食花蜜。

許多人以為,螢火蟲是秋夏才出現的昆蟲,這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事實上,香港一年四季也可見螢火蟲,除了最寒冷的1、2月較難遇見。不同品種的螢火蟲的生命周期不盡相同,所以各個季節可看到不同種類的螢火蟲。論品種,5至7月最多樣化,至10月下旬,螢火蟲數量開始增多,論個體數量和壯觀程度,則是11月最多最壯觀。

樹林河谷草地 四季有螢
說到賞螢的好地方,饒戈推介大埔滘。「不同品種的螢火蟲有不同需要,有些喜歡樹林,有些喜歡河谷,有些喜歡草地。大埔滘擁有各種生境,香港約有20種螢火蟲,有一半可在大埔滘看到。加上,大埔滘有黃、啡、紅、藍林徑及多條小徑,方便遊人到不同位置尋找螢火蟲。以觀賞角度來說,大埔滘是全港最適合遊人觀賞螢火蟲的地方。」

紅路最飱行 綠光齊飛舞
大埔滘已知有10種螢火蟲,在秋冬季我們可見到窗螢、橙螢及雙色垂鬚螢。饒戈建議遊人沿最短的紅路行走,或在野外研習園停留,很大機會可在同一視線範圍見到10多隻螢火蟲飛舞。啡路和黃路路程太遠,分岔路多,不建議夜間前往。

是次採訪,我們下午6時到達,太陽剛剛下山,晚間的大埔滘特別寧靜,耳邊只傳來遠處的流水聲。頭上明月是最好的「街燈」,在樹叢遮蔽的地方才用手電筒照明,走著走著,便來到野外研習園,果然,點點綠光就在我們面前出現。「牠們就是窗螢,是眾多螢火蟲中最大最光的一種。」饒戈興奮的說。往後的路,驚喜不時出現,看覑螢火蟲在漆黑夜空中飛舞,這一刻深深覺得,沒有任何昆蟲比螢火蟲更吸引。

★今期導遊﹕饒戈 (香港昆蟲學會會長)
在鄉郊長大,自小身邊有不同種類的動植物陪伴成長,大學時修讀環境生命科學系,希望對大自然有更多了解。十多年前偶遇美麗的「美眼蛺蝶」,觸發研究蝴蝶的興趣,數年前開始研究天牛、螢火蟲等昆蟲。十多年來,發表了超過50 個香港新昆蟲品種紀錄。曾推出《蝴蝶圖冊》、《蟲薈﹕香港昆蟲》上下冊、《香港昆蟲十萬個為什麼》、《再見螢光蟲》等多本著作。

★推介機構﹕香港昆蟲學會
2008年,由饒戈及兩位志同道合的昆蟲研究者李信全及Paul Aston創立,旨在促進對昆蟲的科學研究,及出版昆蟲學期刊和其他刊物,保育本港昆蟲。

(大埔滘的夜與日/二之一)

大埔滘擁有最少10種螢火蟲,是賞螢的好去處。昆蟲學會會長饒戈教路,以慢快門可拍攝螢火蟲的光軌舻。(註:背景的螢火蟲飛舞軌舻由數張圖片合成)

11月,下午5時許太陽已開始落山,入夜後的大埔滘,氣氛與日間截然不同。


紅路秋螢多 6時紛現身
【明報專訊】■Check Point 1——窗螢 透明如窗
本港體形最大的螢火蟲,螢光亮度高,活動時間長,是本港秋冬最容易被察覺的螢火蟲。鋸齒狀觸角,頭部完全縮入前胸背板之下,複眼巨大。前胸背板的前方有一部分近乎透明,透過這扇「窗」,可看到下方的黑色複眼﹐發光器橫於第 6和第7節腹板。成蟲愛在茂密的樹林活動,時而飛行,時而停在植物上,是11月主要的賞螢對象。
學名﹕Pyrocoelia sp.
雄螢體長﹕18至21毫米
出沒日期﹕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出沒時間﹕日落後1小時出現,晚上8時最活躍

■Check Point 2——橙螢 大眼橙背
橙螢,背面全是橙色,觸角短,頭部完全縮入前胸背板之下,擁有巨大複眼。發光器橫位於第6和第7節腹板。橙螢是本港秋冬季可見數量最多的螢火蟲,有時會成群出現。
學名﹕Diaphanes citrinus
雄螢體長﹕12至15毫米
出沒日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出沒時間﹕日落後25分鐘出現,20分鐘後為高峰期,1小時後差不多完全消失

■Check Point 3——雙色垂鬚螢 公廁常客
樣子趣怪的雙色垂鬚螢,灰褐色的觸角發達,呈櫛齒狀。身上被上金黃色絨毛。雄性常飛行,但只偶爾發出微弱點狀螢光,牠們主要靠觸角接收雌螢信息,確定對象方的身分和位置。雙色垂鬚螢常出現於晚間亮燈的公廁,也會撲向夜行者的手電筒。
學名﹕Stenocladius bicoloripes
雄螢體長﹕8至9毫米
出沒日期﹕11月中旬至1月中旬
出沒時間﹕日落後至晚上11時

窗螢觸角呈鋸齒狀,複眼上方有一部分近乎透明。

窗螢體形大,又夠光,在黑夜中很易察覺。

橙螢愛在天然樹林活動,數量多,很大機會可看到。

雙色垂鬚螢觸角發達,身上長有金黃色絨毛。

能全身發光的雙色垂鬚螢雌蟲。

求愛求生 發光代言
【明報專訊】以一般審美眼光來看,螢火蟲的外形,由幼蟲到成蟲都不算太美觀,最美麗之處是牠懂得發光。黑夜中,看到牠們發出點點亮光,浪漫非常,可是牠們為什麼會發光呢?當然不是為了給人類製造浪漫氣氛,也不是為了照明尋路——而是,因為生存需要。

顏色頻率 種種不同
螢火蟲利用腹部的發光器發光,以光來通話和「談情」,就像人類的「對講機」。饒戈表示﹕「牠們以螢光作為交配的信號交流,雄螢會用光讓雌螢識別,雌螢則用光表示答應交配,亦令雄性確認位置。不同品種的螢火蟲,光的顏色、閃光頻率和軌舻也有不同,故不會錯配。」

發光的另一功用,是自我保護。「螢火蟲成蟲和幼蟲被捕食時會釋放有毒及難聞的化學物質,令獵食者看到螢光時即聯想到難吃的獵物而打消追捕念頭;也有研究發現,螢光蟲被捕食時會發出長而暗淡的閃光信號,警告同類要小心。」

遇險暗亮 警告同類
雄螢和雌螢的發光器略有不同,雄螢發光器一般有2節,雌螢發光器有1 至3 節,而且內有乾坤。發光器外層是透明表皮,內層是反光層,中間有數以千計的發光細胞,而發光細胞內有螢光素和螢光素蹆,相互的化學作用使之發出螢光。螢光的強度和開關受神經支配,不同品種螢火蟲可發出不同頻率的光。

平日看到四處飛行的螢火蟲多為雄性,牠們靠不斷飛行及發亮來吸引異性,雌性則停在葉上等候適當時機才發出回應信號,毋須四處活動。所以賞螢活動,主要是看雄螢。

螢火蟲靠光來作交配的信號交流,圖為本港最耐寒的鋸角雪螢,出現於12月至1月。

尋螢方法﹕慎防電筒滅螢光
【明報專訊】走在漆黑的環境中,只得靠手電筒照明,但電筒的光遠比螢火蟲的光光亮,令我們難以找到螢火蟲,饒戈建議可以用以下方法尋螢。
(1)間歇關燈法
步行的過程中,每隔10至20秒,或5米左右的距離便關掉電筒,停下腳步視察四周。螢火蟲若被光照射後多會停止發光,5至10秒後回復放光。
(2)朝上照射法
將電筒朝上照射,利用光束以外較暗的光及物件反射光照明,此方法可看到路徑亦無礙觀察兩旁是否有螢火蟲。

注意事項﹕無風賞螢最佳
(1)觀螢是夜間活動,必須帶備手電筒照明
(2)大雨天不宜賞螢,因螢光蟲會躲藏起來,微風或無風日子最佳
(3)宜對賞螢地點有基本認識,最好在日間已走一次,免生危險
(4)不宜獨自前往,特別是入夜,結伴可互相照應
(5)不宜走入樹叢,以免觸及蛇類或其他攻擊型動物
(6)切勿捕捉螢火蟲
(7)避免照射螢火蟲,這會令牠停止發光

小知識﹕螢火蟲BB也發光
【明報專訊】問﹕螢火蟲是否長大成蟲才會發光?
答﹕不要以為成蟲才會發光,其實螢火蟲一生4個階段也會發光。在秋冬季,如果在大埔滘的水流小溪,看到點點亮光,這就是穹宇螢的幼蟲。

穹宇螢是2008年內地螢火蟲專家發現的新品種,話說武漢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付新華,有天在四川峨嵋山上,看到這種螢火蟲延綿五六百米,以每秒同步發出8個閃光,此時此刻,美得像宇宙穹蒼,故命名為「穹宇螢」。

記者從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入口前往紅路途中,在車路旁的小溪發現10多隻穹宇螢幼蟲。

穹宇螢幼蟲在溪流中發出點點綠光。

攝影教室﹕置好腳架 夜拍螢光
【明報專訊】看到迷人的螢火蟲,定必想把牠拍攝下來,但由於沒有了太陽光源,在光線嚴重不足情下,拍攝螢火蟲有一定技巧,不論是拍攝固定螢火蟲的螢光還是飛舞中的螢火蟲,也有不同拍攝方法,以下是饒戈多年來的拍攝心得。

★靜止 定鏡30秒
以慢快門拍攝。拍攝螢火蟲的螢光,曝光時間一般需數秒至1分鐘,並需要使用三腳架。如想呈現周遭環境,曝光時可用手電筒照射螢火蟲附近物件補光。曝光的實際時間視乎光圈值、ISO值及螢火蟲的亮度,如拍攝最光的窗螢,以大光圈(如 f4)及高ISO值(如1600或以上)拍攝,也可以用1/16快門,這快門速度勉強可手持相機拍攝。

★飛舞 宜用變焦鏡
最穩妥方法是使用三腳架,調好相機焦距,一般3至10米之間,宜用 17至55mm這類變焦鏡頭,快門用5至10秒,這是螢火蟲飛過攝影範圍之時 間,然後對準螢火蟲飛舞之處按下快門。如沒有三腳架要手持相機,可預先調校好各項設定,對準飛行中的螢火蟲按下快門,保持角度,不要隨螢火蟲飛行位置移動。

雙色垂鬚螢雌蟲螢光暗淡,饒戈用了50mm微距鏡頭,ISO 800,光圈f 2.8及曝光30秒拍攝。

饒戈用22mm鏡頭,ISO 1600,光圈4,曝光10秒拍下橙螢的光軌舻。

全球獨有﹕求偶交配夠獨特
【明報專訊】漁護署甲蟲小組早前在香港濕地公園紅樹林泥灘及附近草叢,發現一種「屈翅熠螢屬」的全球獨有新品種。這種螢火蟲有三大獨特之處﹕一是愛在紅樹林及泥灘棲息;二是求偶時發出「光1秒,暗4秒」的獨一無二短促閃光;第三是雄蟲有內摺曲鞘翅末端,能固定交配體位。

香港發現的屈翅熠螢屬新品種,愛在紅樹林及泥灘棲息。

其他熱點
【明報專訊】除了大埔滘,饒戈還推介以下3個賞螢好地方。

‧城門水塘 全程1小時
城門水塘有茂盛的樹林和石澗,為螢火蟲提供良好繁殖地。已知螢火蟲有兩種,熠螢5和窗螢,熠螢5數量頗多和集中。遊人可循菠蘿壩自然教育徑走,然後沿大路返回,全程約1小時。

‧沙田梅子林 步河溪山林
沙田梅子林至茅坪是典型的河谷生境,沿路有天然樹林。已知螢火蟲有窗螢、橙螢和熠螢。梅子林村旁的河溪有熠螢出沒,而梅子林村上山的一段路, 可見窗螢和橙螢。

‧新娘潭 螢蹤遍山路
新娘潭(圖)同樣擁有河谷生境、植林及天然樹林。已知螢光蟲有3種,包括橙螢、黑端熠螢和熠螢。當中以橙螢數量最多,沿各山路走,一直可見。

有用資料
‧Lightning Bugs
螢火蟲基本介紹,外國螢火蟲書籍推介
網址﹕http://www.backyardnature.net/lightbug.htm

‧怡然居
位於台灣,以螢火蟲為主題的悠閒農舍,內設螢火蟲保育館。網站有螢火蟲生態介紹。
網址﹕http://home.educities.edu.tw/nkhs9323005/firefly

‧《再見螢火蟲》
饒戈著,內容包括香港13種螢火蟲介紹、賞螢須知、如何保育螢火蟲、香港賞螢地點推介。售價$35

11月日落時間
‧13/11(六)、14/11(日) 下午5:41
‧20/11(六)、21/11(日) 下午5:39
‧27/11(六)、28/11(日) 下午5:38
資料來源﹕天文台

highest-flying paper plane

The world's highest-flying paper plane: British team send homemade aircraft to the edge of space before it flies back to Earth
12th November 2010

NASA, eat your heart out. Who needs a multi-billion-dollar spacecraft to study the Earth when you can use a paper plane?

Pictured here is the incredible British mission to send the plane 17 miles into the atmosphere to capture images of the curvature of the globe using a miniature camera.

The plane, which has a 3ft wing span and is made from paper straws covered in paper, was launched using nothing more powerful than a large helium balloon.

Countdown: The team prepares to launch the helium balloon from a remote spot 50 miles from Madrid

Lift-off: The balloon rises with the paper plane which has a 3ft wingspan and climbed for 90 minutes before the balloon burst

The craft soared to 90,000ft before the balloon exploded, freeing the plane to glide back down, taking photographs as it descended.

And the cost of Operation PARIS (Paper Aircraft Released Into Space)? A modest £8,000.

It was all the work of space enthusiasts Steve Daniels, John Oates and Lester Haines, who said they came up with the idea after being inspired by a project last year to send a lump of cheese into space.

The team launched the balloon from a remote spot around 50 miles west of Madrid after gaining permission from the Spanish authorities.

It took an hour-and-a-half to climb to 90,000ft before the expanding helium burst the balloon.

The team tracked the plane using a GPS navigation system as it took another 90 minutes to glide back to Earth and landed in woodland 100 miles from the release point. But for a hole in a wing, their creation was undamaged.

IT consultant Mr Daniels, 42, of Paignton, Devon, said the team had embarked on the project ‘for a laugh’. Although they spent around £8,000 to make it a success, he said he would happily do it all again

Out of this world: A photograph capturing the curvature of the globe is taken from PARIS at 90,000 ft

Touchdown: The plane safely returns to Earth after climbing 17 miles into the atmosphere during the mission

British engineering: The plane was made of straws and paper and carried a small camera

The married father of two added: ‘Somebody launched a bit of cheese out of a balloon, which we thought was a bit stupid. We thought we could do something more technical than that.

‘We decided to launch a paper plane because nobody has done that before. It seems really silly but it was brilliant fun.’

The three enthusiasts got together after discussing the project on IT website The Register and were sponsored by Peer One Networking.

Mr Oates, 39, from London, said: ‘We wanted a daft project but we were amazed by how successful it was. We are absolutely delighted. I never thought we would find the plane at all. It could have ended up anywhere and I thought it would be smashed to pieces.’ In July last year a group of West Country cheesemakers launched a block of cheddar into the upper atmosphere to mark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on landings.

The cheese was also fixed with a camera, and was found intact after landing in Buckinghamshire, 74 miles from the Wiltshire field it was launched from. Unfortunately, the camera had failed after take-off.

7.11.10

米埔邊緣觀雀

2010年11月6日
米埔邊緣觀雀自由行
【明報專訊】秋冬時節,天氣清涼,到郊外觀鳥,倍覺輕鬆樂趣多。踏入 11月,更有成千上萬冬候鳥陸續來港過冬。米埔是著名的冬候鳥天堂,可是進入米埔自然保護區,必須預先申請。興之所至忽然想觀鳥?毗鄰的犇竿洲路是個好選擇,毋須申請,也可看到保護區內部分雀鳥。這裏的魚塘、蘆葦叢等吸引不少雀鳥棲息,留鳥、冬候鳥在此和平共處。貌似烏鴉的八哥、鮮艷奪目的翠鳥、米埔少見的牛背鷺、像漢堡神偷有黑眼罩的棕背伯勞,還有林林總總的冬候鳥……犇竿洲路上,觀鳥者一樣目不暇給。

“「觀察鳥類行為,就知道什麼才是生活。
牠們的生活就是『食、玩、鲻』這麼簡單,人也是動物,生活也可以很簡單,不用弄得這麼複雜。」 ——香港觀鳥會教育及推廣委員會成員王學思”

11月冬候鳥來港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鳥類逾500種,相當於全中國野鳥種類約三分之一。這些品種中,約20%為留鳥,30%為冬候鳥,40%為遷徙鳥,5%為夏候鳥。留鳥,顧名思義,是留在香港生活的「居民」,一年365日留港生活;過境遷徙鳥,以香港為中途站,在此停留一兩天,吃飽休息過後便再上路;冬候鳥,來港過冬的「遊客」,夏候鳥則是來港過暑假。

每年11至3月,許多雀鳥會從北面(包括西伯利亞、俄羅斯、中國東北、日本等)飛來香港過冬。因為在牠們的繁殖地,踏入秋天氣溫變得嚴寒,食物減少或被冰雪掩藏,為了生存,便南下飛到和暖地方過冬,香港就是牠們選擇的其中一個避寒勝地,直至冬去春來,才飛回繁殖地繁殖。這時候是觀賞越冬品種和留鳥的好時光,各個品種很多時候混在一起很易見到。在開闊原野、魚塘、泥灘、蘆葦叢、樹林等各種生境也可看到不同雀鳥。

米埔禁區旁 平坦易走
犇竿洲路長約2公里,是一條平坦易走的石屎路,沿路有多個魚塘,盡頭是漁農自然護理署護理員站,再入便是米埔自然保護區。香港觀鳥會教育及推廣委員會成員王學思﹕「有時米埔太擠迫,牠們心情靚的話可能會過隔籬坐坐,所以在米埔附近的地方,如犇竿洲路,也有機會看到一些有趣或不常見的雀鳥,而且可以較近距離看到。」

我們在米埔老圍旁邊的犇竿洲路口下車,從路口士多旁的路直入便是犇竿洲路,不久便看到魚塘,有雀鳥正坐在魚塘上享受日光浴。「這隻是否池鷺?為何會坐在水中浮纒浮纒?」王學思問。池鷺常站於水邊,不會坐在水中暢泳,這次算是一次「奇景」,王學思立即用相機拍下,「雀鳥有時會出現異於常態的舉動,觀察牠們的行為會覺得很有趣。」一路上,還出現不少留鳥和冬候鳥,培養觀察力,有助發現更多雀鳥。

留意草叢魚塘 聽聲尋鳥
林傲麟教路,在犇竿洲路上,可留意草叢、魚塘水面、樹底等,聽到鳥兒聲音便向牠們方向觀察,當發現雀鳥後,再用望遠鏡或相機細心欣賞。觀鳥十多年的香港觀鳥會資深會員蔡松柏補充,平日多看圖鑑,到戶外看到似曾相識的雀鳥時再翻查資料,會加深對雀鳥的印象。

■推介機構
香港觀鳥會
成立於1957年,是香港唯一保育及推廣欣賞鳥類的組織,會員逾千人。為推動本港市民賞鳥愛鳥,香港觀鳥會定期出版《香港鳥類年報》,常舉辦野外觀鳥活動及講座,亦進行鳥類調查及研究、管理重要鳥類生境、協助成立及發展內地觀鳥會等。會徽上的黃嘴白鷺,在港曾有繁殖紀錄,現在只於遷徙期才在香港出現。


秋冬鳥聲叫不停

黑臉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
瀕危沉默快捕手
黑臉琵鷺是大型涉禽,身上長滿白色羽飾,姿態優雅,鳥喙形狀像匙羹,又似琵琶,眼周圍皮膚呈黑色,故名為黑臉琵鷺。黑臉琵鷺只在東亞地區出沒,全球數量約有2300多隻,被列「瀕危」物種,每年約有400隻在港過冬,米埔內后海灣是牠們主要度冬地。牠們常在淺水帶及魚塘覓食,覓食方法是以嘴放在水中左右擺動,一碰到獵物便迅速咬住,速度在雀鳥界中數一數二。
屬性﹕冬候鳥
體長﹕約76cm
叫聲﹕(少發聲)
食糧﹕魚、蝦
出沒地﹕魚塘、沿岸淺水地帶

黑喉石吔/西伯利亞石吔Siberian Stonechat
的骰可愛火柴頭
的骰可愛的雀鳥,有胖胖的「肚腩」(腹部),愛站在灌叢頂、圍欄及蘆葦叢頂等顯眼地方。頭很圓,雄鳥頭部及飛羽呈黑色,觀鳥者戲稱牠為「火柴頭」。
屬性﹕冬候鳥
體長﹕約14cm
叫聲﹕像石頭互碰的「即……即」聲
食糧﹕昆蟲
出沒地﹕農耕地、旱田、魚塘旁邊、蘆葦叢、稀疏灌木叢

蒼鷺Grey Heron
嘴長頸長腳更長
屬於大型水鳥,體羽主要由黑、白、灰三色組成,嘴、腳和頸甚長,經常站立在魚塘邊或樹木上,用突襲方式捕魚。一般單獨覓食,但有時亦會結集成群一起休息。
屬性﹕冬候鳥
長﹕約98cm
叫聲﹕聲音響亮的「閣、閣」聲
食糧﹕魚、蛙、大型昆蟲
出沒地﹕魚塘、河邊、泥灘

絲光椋鳥Red-billed Starling
毛如絲絨愛熱鬧
米埔自然保護區常客,頭部有看來像絲絨的白色羽毛,眼仔精靈,喙呈搶眼的鮮紅色,是冬季大量出現的鳥類。喜歡聚成大群,每次出現可多達二三百隻,有時會在黃昏時段聚集在同一棵樹上,或成群結隊飛行,飛行時會發出非常嘈吵的叫聲。
屬性﹕冬候鳥
體長﹕21至24cm
叫聲﹕清脆、多變、急速
食糧﹕果實、昆蟲
出沒地﹕開闊原野

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
鮮艷胖胖捉魚王
細小的普通翠鳥,顏色鮮艷,頭大腳短,身形肥胖,飛行時明顯可見鮮藍色背部。翠鳥科雀鳥會在水邊等待魚類經過,捕魚快而準,一看準獵物位置便馬上俯衝入水,所以翠鳥的英文名為「kingfisher」。
屬性﹕留鳥
體長﹕約16cm
叫聲﹕連續和高音的「cheee」聲
食糧﹕魚、蝦
出沒地﹕魚塘、溪流

灰喜鵲Asian Azure-winged Magpie
新移民聲如BB
原本生活在中國東北部,後被引進來港,只集中在米埔附近聚居。頭、嘴和腳黑色,上背淺灰色,最特別是擁有灰藍色的長尾巴。
屬性﹕留鳥
體長﹕約38cm
叫聲﹕有時像烏鴉,有時像嬰兒發出「吳耶」叫聲
食糧﹕昆蟲、果實
出沒地﹕樹林

看喙形 知行蹤
【明報專訊】若在書本裏或互聯網上看到一些有趣的雀鳥圖片,又想知道牠們在什麼地方出沒?只要留意牠的喙形便一清二楚。「雀鳥一出世,喙形已決定了牠們去哪一類『食肆』吃飯。」王學思說。從鳥喙形狀,我們可以推測該鳥愛吃什麼食物,由此推斷牠們會在什麼地方出沒,觀鳥自然事半功倍。

◆常態喙
啄蟲採果
最普通的喙形,中等長度,前端尖,可用來採集水果或啄食昆蟲。
例子﹕絲光椋鳥、紅耳鵯、鵲鴝
出沒地﹕廣闊原野、樹林

◆扁平喙
咬食植物
常見於鴨及雁類雀鳥,喙寬而扁,適用於咬植物。部分喙邊有鋸齒,可用來捕捉滑溜的魚。
例子﹕綠翅鴨、針尾鴨
出沒地﹕魚塘、濕地

◆匕首狀喙
捉魚防滑
大部分食魚的鳥,喙呈匕首狀,方便牠們捕捉水中的魚兒。部分雀鳥更有鹇狀嘴尖,以防魚兒從喙滑出。
例子﹕蒼鷺、鸕挱、普通翠鳥
出沒地﹕魚塘、濕地

◆錐形喙
咬開種子
短而粗的喙有助牠們咬開種子,上喙部分有一溝槽方便雀鳥用舌頭將種子抵住,然後用下喙把種子切割開。
例子﹕麻雀、斑文鳥
出沒地﹕公園、樹林、開闊原野

◆薄細尖喙
石縫捉蟲
食蟲的鳥喙薄而尖,可在樹皮下或石縫間啄食。一些在空中捕捉飛蟲的鳥,如雨燕,嘴裂較寬大。
例子﹕黑喉石吔、北灰鶲
出沒地﹕開闊原野

◆鹇狀喙
獵殺撕肉
猛禽類及小部分捕獵小動物的非猛禽類,牠們的喙呈鹇狀,可將獵物的肉撕破成小塊吞下,也會用喙擊殺獵物。
例子﹕麻鷹、蛇鵰、棕背伯勞
出沒地﹕任何生境

腳繫「身分證」 上網即查身世
【明報專訊】雀鳥也有身分證?你有否曾經看到一些鳥類腳上繫有顏色塑膠環或塑膠旗?市民其實可根據這些資料,知道雀鳥的來歷。

世界各地的鳥類研究人員為了研究候鳥行為,收集牠們遷徙時間、停留地點、身體狀等數據,也會用鳥類環誌、無線電或衛星追蹤方法。

金屬環刻編號 色旗示「國籍」
鳥類環誌主要分金屬環和色旗兩種。金屬環刻上號碼和研究機構名稱及地點,但金屬環細小,一般難以察覺當中資料。色旗則以顏色和位置分辨,主要用來追蹤水鳥。不同國家或地方會使用不同顏色及位置組合的色旗,從色旗組合我們可以得知雀鳥是在哪個地方被「環誌」。

色旗又分「足旗」(塑膠旗)和「腳環」(塑膠環),兩者都或會刻有英文字及數字,前者用於體型細小的水鳥,後者用於大型水鳥,如黑臉琵鷺。下次看到鳥腳上繫有色環或色旗時,可登上www.shorebird-network.net/leg-flags.html,查看該鳥曾經到過什麼地方。

記錄年齡性別 遷徙路線
由於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所以牠們遷徙過冬時,特別吸引鳥類研究者注意,不同國家地方也有用於黑臉琵鷺的不同色環組合,若發現黑臉琵鷺繫上腳環,登入www.bfsa.org.tw/tc/colorband/index.php?lang=,可得知牠們的歲數、性別或背後的故事。例如:台灣的T38,別名賜福,曾經受肉素桿菌感染獲救;香港的A39,是2008年在米埔吞入魚鹇及遭魚線纏繞獲救的幸運兒。

至於無線電或衛星追蹤,多用於較大型的候鳥,主要用於長距離及長時間遷徙而又難以在野外長期觀察的候鳥。

■我做得到
如市民發現雀鳥有以上標記,請把日期、地點、時間記錄下來,可以的話並附上相片,回報給香港觀鳥會,為研究小組提供資料。
電郵:hkbws@hkbws.org.hk

在香港,所有環誌研究員均須接受專業訓練,並取得漁護署的許可證。圖為量度鳥喙的厚度。

香港的色旗組合是上白下黃,市民如果在其他地方看到一隻水鳥右腳繫有這組合色旗,便知道牠曾經到過香港了。

觀鳥守則﹕忌騷擾 勿餌誘
1.不要試圖影響雀鳥行為,如驚嚇、驅趕或使用誘餌
2. 不要干擾鳥巢或周圍的植被,以免雀鳥棄巢或招來天敵襲擊
3. 少用閃光燈
4. 若發現雀鳥顯得不安,或有其他異常反應,便要馬上停止
5. 若發現有人干擾或傷害雀鳥,在安全情下宜勸止他們。如未能阻止,請拍照記錄,並向漁護署舉報
備註﹕犇竿洲路為單線雙程車路,沿路步行時要小心車輛。此外,觀鳥及拍照時請勿阻塞出入通道,不要亂闖村民私人地方。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會

基本裝備﹕望遠鏡8倍雙筒最好
【明報專訊】戶外觀鳥,望遠鏡是熱門器材,林傲麟說﹕「放大率8倍的雙筒望遠鏡是最佳選擇。不宜買超過10倍,太笨重,如沒有三腳架,難以穩定地觀鳥。」另外,避免購買鏡片帶紅色,聲稱有夜視功能的望遠鏡,這類望遠鏡會令雀鳥羽毛看起來「變色」。對觀鳥有濃厚興趣者,可考慮購買20至60倍的單筒望遠鏡。常用牌子包括Olympus、Zeiss、Swarovski、Leica等,雙筒望遠鏡由數百元至萬多元不等,單筒望遠鏡約二千多元起。


基本裝備﹕相機宜配250mm長鏡
【明報專訊】新款數碼相機都有高清拍片功能,近年許多觀鳥人士也喜歡使用相機代替望遠鏡觀鳥,以一部單鏡數碼反光相機,加一支長焦距鏡頭,「一機一鏡」,便可做到拍片、拍照和觀鳥。

林傲麟說﹕「相機牌子不拘,鏡頭宜有250mm或以上,這樣便不用走得太近也可拍到雀鳥。」觀鳥愛好者常用鏡頭是Canon和Nikon,鏡頭價錢千多元起。

小知識﹕定期洗澡 驅蟲護羽
【明報專訊】問﹕雀鳥也要洗澡?
答﹕羽毛對雀鳥飛行及保暖很重要,所以不論是大鳥小鳥也會定期護理羽毛。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洗澡」,目的是將舊羽毛甩掉及驅除身上的寄生蟲。根據牠們的居住生境亦可分為「濕洗」和「乾洗」兩種:乾洗的如麻雀,牠們會在沙地上扭來扭去;濕洗的如黑臉琵鷺,將半身浸於水裏,扭扭屁股,然後不斷拍翼。

有用資料﹕「香港觀鳥會」網站
【明報專訊】觀鳥會簡介,香港觀鳥熱點介紹,各地觀鳥團體連結,每月觀鳥活動行程等,部分觀鳥活動非會員也可免費參與
網址﹕www.hkbws.org.hk

探索鳥類——觀鳥入門及香港鳥類圖錄》
介紹鳥類及觀鳥知識,內容包括鳥類的身體結構、鳥類分類、觀鳥入門基本知識及香港鳥類圖錄,展示261種香港雀鳥及基本資料。 售價﹕$38

《生機處處——鳥類生活點滴》
透過相片介紹不同雀鳥的生活點滴,千姿百態——彩鷸爸爸是天生湊仔公?會踩高蹺的鳥?夏天也有冬候鳥? 售價﹕$58

6.11.10

彗星Hartley 2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美探測器飛越彗星 史上最近距離相遇
【明報專訊】美國探測器「深度撞擊」(Deep Impact)號周四成功飛越「哈雷2」(Hartley 2)彗星,並傳送回首批近距離拍攝的影像,包括這枚「花生型」彗星冒出氣體的照片。這是歷來人類航天器與彗星的「最近距離相遇」。

拍下「哈雷2」冒氣體

探測器在太陽系經過兩年半時間飛行旅程,於本港時間周四晚10時,在距離地球2300萬公里處,與「哈雷2」彗星相遇,探測器在相差僅得700公里的距離,拍攝了「哈雷2」。這是歷來第 5次有宇航器飛近它。首批照片顯示,這枚長約1.5公里、寬約1.2公里、重約2.8億公噸的物體,「兩端粗糙而中央平滑」,表面冒出氣體。太空總署專家拉爾森(Tim Larson)和一直監察這項任務的同僚,皆為這麼近看到彗星而興奮。他說﹕「考察團和科學家努力工作,就是為了這一天。」

助了解太陽系及地球形成

這枚彗星由冰、二氧化碳和矽酸鹽塵粒構成。科學家對它感興趣,皆因它在太陽系形成初期便存在,對它的研究,有助了解45億年前地球和其他太陽系星體的形成。太空總署表示,要花許多時間去分析「深度撞擊」兩個可見光成像儀和一個紅外線傳感器所記錄到的所有數據。

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

1.11.10

厄瓜多爾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張圭陽(12之5)
厄瓜多爾飛越雨林
【明報專訊】“政局動盪﹕13年換8總統
一個月前厄瓜多爾首都基多(Quito)發生警察叛變,不滿被削減福利的警察軟禁了總統,佔據了電視台,最後由忠於政府的軍隊把總統救了出來,加上南美國家聯盟一起譴責叛變後,政局才暫時回復平靜。

13年來,厄國換了八位總統。基多郊區最好的建築物,不是屬於軍隊的,就是屬於警察的。一個年輕的當地導遊說﹕軍人和警察的待遇是最好的,但是我不屑於當軍警,因為軍警太貪了,不受人民歡迎。”

西班牙文Ecuador就是赤道的意思,赤道線橫跨基多附近,厄瓜多爾也以赤道國家自稱,只是我沒有心理準備看一幅以赤道為中心的世界地圖。

基多在海拔2800米,是世界第二高的首都(第一位是3600米的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七月的氣溫相當清涼,中午有陽光時稍有點熱,每逢黃昏下一場驟雨,更有涼意。遠望古城南小麵包山上的聖女石像,感覺也受到聖女的眷顧,寒意稍減。

基多依山而築,街道都是向山上延伸,走在海拔2800米的斜坡,也有點氣喘。離開基多以北20多公里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看見赤道紀念碑及赤道博物館,沿途還看見各式各樣展示赤道特點的人為景點,當中最令我受到衝擊的,不是豎立雞蛋、水流方向的改動,而是一幅巨大的「赤道地圖」。

赤道地圖橫變直
一般我們常見的平面地圖,是以北半球為主軸呈現出來的世界,而且以歐、美國家為主體。眼前這一幅地圖,是把緯度零度從橫擺變成直擺,以赤道為地圖的中心,北半球放在地圖的左方,右方是一大片的南極洋,正中心的就是非洲及南美洲。這樣一放,就突顯出南美洲在世界的中心位置。

中日正為釣魚島主權問題弄得關係緊張,日本的右派也把傳統地圖上的日本位置轉了一下,把日本諸島放在中國大陸之上,令到北海道、本州、四國與九州形成了一個血盆大口,高高凌駕在中國之上。在北歐三國看地圖,又是另一種驚嚇,因為平面地圖是以北歐國家為主體向四方延伸,瞬間真的不知道這是同一個地球。看來是客觀的事實,還得看主觀的意志怎樣去描述。

厄瓜多爾是一個地貌變化很大的國家,有中部6000米高的活火山,有東部的雨林,還有西部的海岸城市瓜亞基爾(Guayaquil)。厄瓜多爾的商業城市在瓜亞基爾,這裏有數百年海外貿易的傳統,當地人以做生意為主,思想自由,英語水平較高,這些特點統稱為海邊人;政治上保守,熱中政治,多次發動政變的,就是山地人。山地人看不起海邊人,認為他們不愛國,海邊人看不起山地人,認為他們愚昧無知。

私人園林賞蜂鳥
厄瓜多爾的景點很分散,加上公共交通不足,自由行頗為困難。可以考慮在基多參加一或兩天的專題團,如Mindo的「雲霧森林」。Mindo山區離開基多西北80公里,90分鐘車程即到,海拔1200米,屬於準雨林區,面積二萬公頃,有2000種熱帶雨林植物、500種雀鳥,難得一見的蜂鳥,也可以在私人園林中輕易看見。私人園林用西瓜、花蜜等吸引蜂鳥流連在特定的柱子上,以此招客,遊客只要隨意給點贊助費(等同入園費),就可以參觀。

飛越雨林,或許是另一種體會雨林的方式。一家經營飛越雨林的公司,在山谷雨林之上拉起了13條鋼索,短的只有十幾米,長的有四百米,在鋼索滑過雨林,向下望百多米深的樹林,真是嚇破了膽。但是當你告訴自己let go,把生命一切都豁出去的時候,頓時間就可以與雨林混成一片,本來是驚心動魄的高空40秒,霎時間鋼索滑行成了電影中的慢鏡,一切景物是那麼和諧寧靜,連山谷鳥鳴也分外清脆。如果生命終結前腦海會自動回播一段段難忘的記憶,這應該是其中的一段。

美元國家﹕經濟崩潰 棄國家貨幣
【明報專訊】厄瓜多爾是南美洲唯一以美元為本國貨幣的國家,2000年因為國家經濟面臨崩潰,一年通脹高達百分之一百,2.5萬法定貨幣蘇克雷(Sucre)才能換一美元,當時的總統決定放棄用了一百多年的本國貨幣,轉用美元,結果引發一場動亂,最終總統下台。新總統上台後,還是向現實低頭,把民族的驕傲放在一旁(蘇克雷Antonio Jos赌 de Sucre 是19世紀解放厄瓜多爾的民族英雄,又是玻利維亞建國總統)。一個以本國文化自傲的國家,由於貪污、軍人干政、貧窮,結果連本國的貨幣也保存不了,想來也是很可悲。

跟團推介﹕一天團40至80美元
【明報專訊】在基多新城亞馬遜河大街(Avenida Rio Amazonas)旅行社林立,價錢質素參差。我們參加的旅行團由小型旅行社組織,價錢較低,質素不錯。熱門的旅行團有Gal赔pagos團、Mindo森林觀鳥團、市內觀光、 Quilotoa Loop火山團、Cotopaxi火山登高團、Otavalo市集團等,一天團價錢約為40至80美元(約312至624港元)不等。

Otavalo市集 周六最旺 放膽殺價
Otavalo市集是典型旅遊手信市集,以星期六最盛大,攤檔最多。巴拿馬草帽、駱馬及羊駝毛衣物、象牙果玩意、民族背袋、織氈、手繩、工藝品等等,要大膽議價,通常可殺價至一半,甚至三分一的價錢。

Quilotoa Loop 徒步遊火山湖
美洲大道沿安第斯山脈一直向南,沿途火山處處,有「火山大道」之稱。在Quilotoa火山湖,旅客可以徒步下山到湖邊(約45分鐘),再騎小驢上山(約8美元,約62港元)。不要錯過Saquisil质逢周四的牲口市場。周四出發的一天團可以兼遊兩地。

■旅遊錦囊
簽證﹕
特區護照或BNO往厄瓜多爾均毋須簽證;若選擇經由美國城市轉機,即使不作逗留,亦需持有效美國簽證
匯率﹕
1美元兌7.8港元(厄瓜多爾從2000年起停用蘇克雷,美元成為合法貨幣,詳見「美元國家」)
機票﹕
香港沒有直航班機往基多,需轉兩次機,經亞洲及美國,或歐洲及其他南美城市前往,香港經日本及美國往基多,連轉機時間約需28小時,達美航空來回機票約12,000港元

■行程貼士
1. Metrobus 價廉方便
基多的電車(Metrobus) 便宜、安全又方便,共3條路線,行走新舊城區、機場外圍及城北巴士總站。Quilotoa火山湖一帶交通不發達,Mindo地區景點分散,Cotopaxi火山宜有導遊,在基多參加一天團較為實際。
2. 提防潑墨黨 避小偷溫脇
基多原則上是個安全的城市(近日暴動另計),惟古城以南的Santo Domingo廣場及Terminal Cumanda一帶地區,是小偷溫脇,我們認識的每一個當地人都不建議經過那一帶。要特別留意基多的「潑墨黨」,會向旅客身上、背包上潑墨水、茄汁之類,趁旅客檢查或清潔時搶走財物。
3. 古城住宿質素參差
古城觀光點集中,住在古城風味甚佳。不過住房質素參差,要小心選擇,每人房價約為10至30美元一晚。新城為商業區,街道較齊整,但較沉悶,且距離古城較遠,以酒店收費,三星級酒店雙人房約為70至100美元。
4. 餐廳早打烊 搵食要趁早
一般地道的餐廳在晚上七時半關門,有些甚至更早;以旅客為主的西式餐廳也只營業到八、九時,吃晚餐要趁早。地道名菜Yogulocro,是用羊的內臟及羊血,加上薯蓉做的濃湯,喝過濃湯後一、兩天內口腔還留有羊內臟味道,是惡臭或幽香,視乎自身感覺。

在Mindo山區飛越雨林,好玩刺激。

Saquisil质鎮逢周四有牲口市場,農民牽覑豬、牛、羊等從老遠來到進行買賣。另有婦女帶來自編的繩子和自縫的布篷在找買家。

小麵包山上的聖女石像被譽為基多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象徵。

跟我們一般常見的地圖不一樣,這地圖把緯度零度由橫變直,以赤道為中軸。

Mindo蜂鳥,產自巴西的雨林區,厄瓜多爾Mindo區也有雨林的條件存在,一般在清晨較易見到蜂鳥。

Laguna del Quilotoa火山湖口。

當地人稱基多是在地球的中心,並自創一種以赤道為地球中軸的理論。圖中央地上的坑線便是赤道線,將南北兩半球劃分開。

La Compan质a de Jes轮s 教堂足足用了163年才於1605年建成,當地人稱之為全國最美的教堂,內部牆壁、天花、祭壇鍍上了七噸黃金。

從城南183米高的小麵包山上俯瞰基多市,密麻麻的平房鋪滿山坡,是南美城市常見的景色。